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陳默
等待終審
1月14日,正值三九天氣,山西省會太原氣溫驟降。
清晨7點多,馮剛(應當事人要求,化名)便趕到了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大門口,在瑟瑟寒風中等待法院的終審裁決。之前的2009年11月2日,他狀告中國聯通太原分公司垃圾短信侵權,一審敗訴。
嗅覺靈敏的幾家媒體記者已經堵在法院大門口,對這場公益性質的短信維權案件表現出極大關注。馮剛對記者說:“起訴中國聯通并不是一時興起,我有信產部的文件作為法律靠山。一審盡管敗訴,但我要給所有飽受垃圾短信騷擾之苦的中國公民討個說法。”
記者們紛紛鼓掌。一方是普通公民,一方是中國通訊巨頭,一個是普通的公民、一個是在中國通訊行業具有壟斷地位的集團公司,二者單從實力上對比,便不難看出差異。但馮剛渴望知道這場維權官司的最終結果,用他自己的話說,即使輸了官司也值得,此案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早晨8點,馮剛和他的代理律師及媒體記者相繼進入法院。辦理完相關手續后,他們來到了地下一層的第11號法庭等待開庭。
8時30分,案件雙方的當事人、代理人及以旁聽身份出現的媒體記者悉數落座。
9時30分,書記員在審判席上落座,開始開庭前的準備工作。
10時許,一位身著便裝的女審判員終于在大家的翹首期盼中現身,她向雙方當事人表示歉意:審判長有緊急公務,我一個人也沒法審理,換個時間吧。
終審就此擱淺。
狀告聯通
從2009年3月起,馮剛手機上經常無端出現以阿拉伯數字“106”開頭的SP業務短信,令他不勝其煩。
“手機用的是聯通網絡,入網時我根本沒有訂制過此項業務。”馮剛說。因為工作上的需要,他必須保持24小時開機,“所以我不得不每天面對SP短信無休止的騷擾。”
起初,馮剛收到此類短信后并不在意,看也不看就刪除了。后來隨著條目的增多,他開始留意起五花八門的信息內容:房地產、家教、二手車等廣告應有盡有,此外還有“匯款”、“中獎”短信。不勝其煩之后,因為沒有辦法制止、只能被動接受垃圾短信,馮剛萌生了法律維權的念頭。2009年7月,馮剛一紙訴狀將中國聯通太原分公司訴至法院。
消息傳出,贏得了法律界業內人士極為熱情的支持。山西省晉一律師事務所指派張碩、王麗芳兩位律師進行公益代理。
2009年11月2日,案件在太原市迎澤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審理。馮剛的代理律師在呈給法庭的重要證據——“原始信息清單”中顯示:原告在2009年6月、7月、8月三個月中保存的部分騷擾短信達到210條之多,短信內容涉及廣告、中獎信息、詐騙匯款等內容,且發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嚴重影響了原告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侵害了原告身心健康。
原告認為,被告中國聯通太原分公司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有自主選擇服務的權利,有知悉接受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有拒絕經營者強制交易行為的權利。原告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請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權及強制服務行為,并向原告書面賠禮道歉,賠償原告換卡費用20元。
被告中國聯通太原分公司則辯稱:一、訴被告經常給原告發送垃圾短信,垃圾短信并無明確界定,故不構成侵權。二、被告沒有進行強制服務,短息內容是第三方發送的,被告對內容不了解。三、原告收到短信后,有權選擇看或不看,可以保存或刪除。四、原告的損失被告不清楚。綜上幾點,被告不承認對原告造成侵權。
綜合當事人雙方的證據證言及訴訟請求,太原市迎澤區人民法院于2009年11月2日作出了一審裁決——原告稱其收到的短信是被告發送的,被告則稱是SP運營商發送的,從通訊清單來看這些短信確是SP運營商所為。被告雖與運營商有業務關系,但其僅僅是為服務者提供技術平臺,對于運營商發布的內容無法控制和審核,原告也未提供證據證明這些短信確系被告所發,故法院對原告陳述不予采信,對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和第128條的規定,判決如下:一、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二、本案訴訟費50元由原告承擔。
馮剛輸了!但他似乎有心理準備,他更關注的是還會不會有人效仿他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從維權意識的角度來看,我即使輸了官司也值得,此案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但中國聯通太原分公司的辯解并不能說服馮剛,他曾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向朋友借了一輛車,結果開車撞人了,你說車主是不是要負責任?”
破冰前行
2002年馮剛擔任政協委員時,得悉農村灌溉用電卻要按工業用電付費,他感慨,“農民負擔這么重,太不合理了!”馮為此一直奔波呼吁。歷時5年,他的舉動終于驚動了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彭佩云。為此,彭佩云專門作出重要批示,農村灌溉電價從每度0.48元降至每度0.28元。據電業專家估算,僅山西運城地區農灌用電,農民每年少承擔費用達1億元。
他的這一事跡曾被《山西日報》以“五年撼動農灌電價”為題在頭版頭條進行報道,引起極大反響。“我自己當時非常得意,感覺正兒八經為老百姓辦了件好事。現在我和中國聯通的官司,不光是為自己維權,同樣是替廣大消費者說話。”馮剛說。
馮剛這次狀告聯通短信侵權,是山西垃圾短信騷擾侵權第一案。馮剛說:“只要能為消費者說話,只要能為消費者謀利,我愿意做‘出頭鳥’,愿意當山西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馮剛的自信來源于信息產業部文件。信部清[2007]236號《關于嚴厲打擊信息服務企業惡意侵害消費者利益行為的通知》內容顯示:個別信息服務企業(以下簡稱“SP企業”)通過群發短信誘騙用戶使用的行為仍未根絕,如群發朋友問候、好友留言、有獎問答、虛假中獎等信息已成為當前用戶投訴的首要問題。為構建和諧的電信市場消費環境,各級電信監管部門應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SP企業惡意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當前SP企業向用戶群發虛假宣傳短信和強行訂制等違規行為,主觀故意性明顯,性質十分惡劣。
信息產業部文件——信部電[2007]293號《關于針對社會反映熱點問題,加強信息服務業務市場重點整治的通知》中第四條明文規定:按照誰接入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誰收費誰負責的原則,基礎電信企業作為SP企業的網絡接入者、代理收費者和業務合作者對SP企業的接入內容、資費與收費、合作行為等方面的違規行為應當承擔規范管理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第7條: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第8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9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服務方式,自主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意向服務;第10條: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相關國家法規和政府條文擺在這里,孰是孰非,在馮剛看來不難判斷。
但很多關注這場公益官司的人為馮剛捏一把汗,認為他勝訴的概率不大。中國聯通屬于世界500強企業,即使真的有錯怎肯輕易低頭?如果法院判他勝訴,中國聯通怎么向其他用戶交代?因為SP業務不只針對馮剛一個人,用戶群相當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