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的化妝品來說,零售的渠道大致可以分為:商超、專營店、專業店、美容院、網購、直銷、藥店和醫療渠道。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中國,單看淘寶平臺,化妝品目前已是僅次于服裝、數碼產品的第三大品類,銷量巨大。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雙十一,天貓平臺化妝品類目銷售額超過5.2億,比2012年的3.1億上升了67%。淘寶監測工具數據魔方披露的數據,去年天貓雙十一化妝品銷售排名第一的“淘品牌”阿芙精油成交金額為4884萬元,同比增長近100%。而銷售額前十的化妝品品牌,包括阿芙精油、美即、御泥坊、歐萊雅、牛爾、百雀羚、玉蘭油、膜法世家、雅詩蘭黛、相宜本草。
問題:美妝質量頑疾
在去年雙十一大促高歌的業績表現前提下,今年不少企業做足了準備,在接受消費者預定購買的前提下,制定了更高的預期。但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有些化妝品品牌是用吊牌價來五折銷售,可能與平時的促銷價格差不多,有的甚至比平時的促銷價格還要高。
與此同時,有關化妝品投訴中,產品質量、虛假廣告、假冒產品的投訴占主要內容。美容投訴中,質量、價格、計量的投訴占主要內容。美容和化妝品的質量、價格、虛假宣傳等問題,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現狀:網購化妝品易遭遇“美麗風險”
今年雙十一,各大化妝品牌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歐萊雅、雅詩蘭黛、蘭芝、玉蘭油等外資品牌和佰草集、丸美、百雀羚、御泥坊等本土化妝品牌在雙十一之前的天貓“美妝大牌預售場”,已經擺開了擂臺。
其中,雪肌精、美即、夢妝等不少品牌都以5折,甚至更低折扣的價格開始接受預訂,有原價780元的某護膚品牌套裝以380元銷售,預售開始后不到10天便引來了近4000份的訂單。同時,有不少品牌支持線下提貨,不少品牌借折扣價讓消費者進行新品體驗。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化妝品零售市場規模為3338.6億元,2014年預計將超4000億,達到4044.1億元。未來五年,增長率將繼續保持在20%以上,預計將于2017年達到超過7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拿歐萊雅品牌來說,該品牌回復媒體提問時稱,歐萊雅旗下各品牌都在積極籌備雙十一大促。擁有20多個不同層級品牌的歐萊雅中國為不同類型的品牌安排了不同的電商平臺,2010年以來,歐萊雅的電子商務營業額增長超過一倍。淘寶監測工具數據魔方的數據顯示,去年雙十一大促,歐萊雅的銷售額達到3216萬。
另一個方面,過去一年,中國質量萬里行收到美妝類產品消費投訴334例。主要涉及問題:發貨問題、功能性產品虛假宣傳、虛假標簽、因使用后出現過敏等不適癥狀質疑化妝品質量等方面。其中,消費者對化妝品質量問題的投訴占到60%。其中,消費者因購買歐萊雅、蘭蔻、倩碧、歐泊萊、珀萊雅、蘭芝、自然堂等品牌化妝品產生消費投訴問題的,占據一定投訴量。
購買美妝及維權事項:
由此,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消費者購買美妝產品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購買化妝品或護膚品,一定要選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建議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化妝品時,不要光看價格便宜,最好通過正規渠道進行購買。
雙十一是網購的高峰期,也會有釣魚網站和欺詐類網站模仿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頁面風格,推出低價高折扣的熱銷“商品”。這些網購的“走私貨”,有的可能是真的,但一定要仔細辨別,有些消費者簡單地認為是英文包裝,就是進口的,這些都是不認真辨別的行為,吃虧的就是消費者自己。因此,消費者在網購化妝品的時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片面地貪圖便宜,要多辨別真假,最好能選擇較大型的、有一定信譽,以及有第三方擔保的支付方式,并關注其他消費者對網店的評價。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避免出現商品與實際描述不符等問題。
第二,注意查看產品包裝上各種要素是否齊全。
特別是在購買育發、染發、燙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的特殊用途化妝品時,應該檢查產品包裝上有無特殊用途化妝品的批準文號。同時,使用進口化妝品的消費者,要注意檢查包裝上有無進口化妝品備案號。
辨別真假化妝品,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看包裝、真化妝品包裝精美、考究,盒面光滑,色澤鮮亮,燙金字體工整、清晰。相反,假冒偽劣化妝品從外包裝看,大都印制粗糙,色澤不正,字體不清。
2.看膏體真的、質量好的化妝品膏體細、柔滑,色澤柔和純正。假的、質量次的化妝品膏體粗澀,色澤不是鮮艷刺目,就是發烏、陳舊無色。
3.聞香型真的、優質的化妝品香味雅致,綿綿悠長,淡雅清新,給人以心曠神怡的享受。而假冒偽劣的化妝品,不是香味濃得刺鼻,就是膩得令人作嘔。
第三,預防過敏,其實最簡單的辦法是先在手上試用,如果沒有過敏現象再購買。
在網購過程中,消費者還別忘了索要發票,以便維權使用。觀察發現,化妝品消費有著自己的明顯特征:首先是產品季節性很強,防曬、保濕、美白等功效型產品,都是隨著季節和氣候變化而成為當季的購買熱門;其次是化妝品的消費非常個人化,最貴的并不一定就好,只有適合自己皮膚的化妝品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