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末要是有時間,咱們一起帶孩子游泳去吧?”
“不行,我家孩子每次去游泳,回來肯定發燒,我還是帶她去參加別的活動吧。”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某幼兒園門口的接孩子大軍中,記者聽到了兩位媽媽上述的對話。這不禁讓人心生疑竇:干凈衛生的嬰童游泳館,孩子怎么會使發燒呢?
干凈整潔的環境、恒定消毒的泳池、耐心專業的撫觸師,這是嬰童游泳館帶給家長最直觀的印象。盡管價格不菲,但私教一對一、促進寶寶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誘人的宣傳,讓不少家長對這類游泳館趨之若鶩。然而,嬰童游泳館真的如同宣傳所說的那樣安全和專業嗎?帶著種種疑問,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消費者:浴巾衛生令人憂
北京消費者陳女士一歲半的兒子辰辰自出生后,定期前往嬰童游泳館游泳。2015年初,陳女士在離家很近的一家嬰童游泳館繳納了2000元,成為該游泳館的會員卡。據陳女士介紹,辰辰每次游泳加上洗澡的時間大概45分鐘,費用00元左右,價格不算便宜,但考慮到孩子愛游,加上館內環境尚可,陳女士感覺這錢花得值。直到上個月月底,陳女士又一次帶辰辰去游泳時,對游泳館產生了懷疑。
“那天我去得比較晚,等孩子游完泳,正在洗澡時,游泳館已經接近打烊。”在陪同孩子的過程中,陳女士注意到,館內的工作人員將一大堆用過的浴巾塞進洗衣機,隨意倒了一點洗衣液后,洗衣機便運轉起來。半小時后,工作人員將浴巾從洗衣機拿出,晾在了泳池邊、洗澡池邊、門簾上、擋板上,“反正只要能懸掛的地方,都胡亂地掛上了潮濕的浴巾。”看到這一幕,陳女士頓時驚呆了,原以為干凈清潔的浴巾竟然是這樣晾曬的,“這樣的浴巾裹在孩子嬌嫩的皮膚上,會不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隱患?”陳女士感到十分擔憂。
調查:部分游泳館并不專業
4月13日,記者來到陳女士所說的嬰童游泳館進行了實地走訪。
正值周末,游泳館內生意很好。大泳池內有5名幼兒正在歡快地游泳,獨立的小泳池內也浮著好幾個嬰兒。記者注意到,嬰兒游泳時使用的是存在安全隱患的脖圈。“嬰兒在單獨的泳池游泳,都需要使用脖圈。”工作人員表示,“脖圈很安全,也沒有家長提出過異議。”
相對于一童一換水的小泳池,聲稱每天換水的大泳池里的水質較為渾濁。“畢竟使用了一整天,水肯定不會特別干凈。”一位陪同孩子游泳的家長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每次帶孩子游完泳,都會花上30元錢再給孩子洗個澡,以求衛生。
記者看到,在游泳館的玻璃門邊擺放著一個消毒柜,里面疊放著毛巾、浴巾,但消毒柜并沒有開啟使用,僅僅當成了“儲物柜”。
“我們的毛巾是每天清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但由于缺少晾曬架,所以只能開著空調,搭在泳池邊吹干。“這樣毛巾的衛生狀況能否保證孩子的使用安全呢?”現場,一位家長提出了質疑。
其實,嬰童游泳館存在衛生隱患的現象并不是偶然現象,記者在石景山區另一家嬰童游泳館內也看到,這里連基本的消毒柜也沒有,嬰幼兒貼身使用的浴巾放在地上的兩個整理箱內,有些毛巾上還有明顯的污漬,衛生狀況令人擔憂。
監管部門:游泳館成監管“盲區”
就嬰童游泳館的種種問題,相關部門如何監管,具體有哪些規定?記者致電北京市公共衛生服務熱線12320,咨詢了三家嬰童游泳館水質、空氣等質量檢測報告以及從業人員資格、衛生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工作人員直言無法查詢:“國務院出臺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只涉及成人游泳館,目前只能查詢成人游泳館衛生許可證等資質,嬰幼兒游泳館可能是個漏洞。”
此外記者查詢《游泳場所衛生規范》發現,對成人游泳館機房、循環消毒過濾器、浸腳池、加氯等均有規定,但并未提及嬰幼兒游泳館。
為此,記者咨詢了相關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嬰童游泳館屬監管空白地帶,缺乏相應法規和統一標準,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標準,以規范行業有序發展,執法部門有法可依。“家長選擇嬰童游泳館時,可多比較商家,盡量選擇衛生情況尚可的游泳館。”工作人員提醒家長,盡量自己攜帶毛巾、浴巾,游泳后洗澡,保證嬰幼兒清潔。
不但衛生方面,嬰幼兒從業人員資質方面同樣缺乏明確的標準。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育嬰員國家職業標準》規定,0~3歲嬰兒照料、護理和教育的人員至少具備育嬰員資格證。但該《標準》并未有涉及嬰兒游泳、嬰兒撫觸等內容。
有專家表示,因嬰幼兒游泳館水質、從業人員資格等條件缺乏統一的標準,嬰幼兒游泳行業也只能自發地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標準。
同時,因相關法律法規依據的缺失,執法上同樣面臨著監管無據的尷尬。炎熱的夏季馬上到來了,相信嬰童游泳館即將迎來銷售旺季。對此,專業人士表示,對于嬰兒而言,游泳只是一種普通運動,不比趴著更利于嬰幼兒運動功能的發育。如今,不少家長從嬰兒出生后幾天就讓他們戴著脖圈游泳,這種游泳方式對嬰兒的頸椎、脊柱、腰椎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此外,有關專家提醒家長,嬰幼兒游泳并非越早越好,并非游得越久越好,嬰幼兒游泳時,家長一定要在旁邊照看,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