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服務委發布民生服務系列調查報告,首次公布京津冀環渤海地區政府部門便民電話服務質量,合格率為36.9%。
服務委于2015年1~8月暗訪京津冀環渤海地區共21個市、區、縣,與百姓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317個政府部門的為民服務電話,A類7家,B類110家,C類55家,D類145家,平均為50.5分。
其中,山東省濟寧市、濟南市、商河縣、濟南市歷下區、青島市、煙臺市。平均合格率41.9%,平均56.5分;北京市海淀區、平谷區、朝陽區。平均合格率38%,平均52.5分;河北省石家莊市、石家莊市新華區、唐山市、保定市、秦皇島市。平均合格率34.7%,平均51.4分;天津市北辰區、和平區、濱海新區。平均合格率33.4%,平均41.7分;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海城市、大連市、沈陽市。平均合格率33.3%,平均45.4分。
具體情況
山東省濟寧市18家,A類1家,B類10家,C類3家,D類4家,合格率為61.1%,平均分為65.3分;
北京市海淀區15家,A類1家,B類8家,D類6家,合格率為60%,平均分為60分;
山東省濟南市14家,B類8家,C類2家,D類4家,合格率為57.1%,平均分為61.6分;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15家,A類1家,B類7家,C類1家,D類6家,合格率為53.3%,平均分為52.2分;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15家,B類8家,D類7家,合格率為53.3%,平均分為44.4分;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15家,B類7家,C類5家,D類3家,合格率為46.7%,平均分為69.1分;
遼寧省海城市15家,B類7家,C類3家,D類5家,合格率為46.7%,平均分為58.3分;
天津市和平區15家,A類1家,B類6家,C類2家,D類6家,合格率為46.7%,平均分為51.5分;
天津市北辰區15家,B類7家,D類8家,合格率為46.7%,平均分為45.5分;
河北省保定市15家,B類6家,C類3家,D類6家,合格率為40%,平均分為53.9分;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15家,B類6家,C類2家,D類7家,合格率為40%,平均分為45.9分;
河北省秦皇島市15家,B類5家,C類3家,D類7家,合格率為33.3%,平均分為59.3分;
河北省石家莊市15家,B類4家,C類5家,D類6家,合格率為26.7%,平均分為51分;
北京市平谷區15家,B類4家,C類4家,D類7家,合格率為26.7%,平均分為48.9分;
北京市朝陽區15家,A類1家,B類3家,C類3家,D類8家,合格率為26.7%,平均分為48.5分;
山東省青島市15家,A類2家,B類2家,C類2家,D類9家,合格率為26.7%,平均分為47.4分;
山東省煙臺市15家,B類3家,C類6家,D類6家,合格率為20%,平均分為49.8分;
遼寧省大連市15家,B類3家,C類3家,D類9家,合格率為20%,平均分為48.8分;
河北省唐山市15家,B類3家,C類3家,D類9家,合格率為20%,平均分為48.4分;
遼寧省沈陽市15家,B類2家,C類1家,D類12家,合格率為13.3%,平均分為22.1分;
天津市濱海新區15家,B類1家,C類4家,D類10家,合格率為6.7%,平均分為28.2分。
評分標準
服務委有關負責任人指出,根據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做出的“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的指示精神。
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考察“焦裕祿熱線”時提出的“群眾滿意就是我們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標準”的要求,組織專家以“百姓方便”為原則,制定“電話是否及時接聽、業務是否熟練、首問負責是否落實、態度是否熱情,是否使用文明用語”等五條標準。
暗訪人員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以查114、互聯網、黃頁獲取電話號碼的“習慣”,進行電話暗訪。通過暗訪發現,政府部門電話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多數公務員和所屬單位工作人員,不能用便捷的電話方式很好地為百姓服務,存在“便民電話不便民,熱線成冷線”的老大難問題。
存在問題
一是“熱線”電話和“便民”電話服務質量差距太大。目前缺少對公務員特別是基層單位的干部職工電話服務的教育管理。一個是“熱線”處于現代化規范化標準化,另一個“辦公桌上”的便民電話還處于原始狀態,本能服務。有的干部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所以出現很多問題,像“咆哮門”啊,回短信罵群眾啊,“肚里蛔蟲”啊;鶎邮菫槊穹⻊盏那把仃嚨兀绻央娫挿⻊召|量提高上來,能夠解決很多問題,F在你去機關事業單位辦事如果沒辦完,請留個電話和姓氏,有的根本就不給,下回再來,人不在,告訴出差了。老百姓對現在辦事動輒就需“找人”,不該找人的也得找人,為了少跑冤枉路……認為這是把不正之風。
二是無效電話不及時清理,114、黃頁、互聯網查到后,一撥打有的是空號,有的長時間無人接聽、有的長時間占線。暗訪打分就以此為準,一些單位覺得冤枉,那你為什么不去清理。
三是業務不熟,回答問題不全面不負責,常用語是“大概其”、“應該是吧”。結果讓老百姓來回跑路。問養狗咨詢電話如何辦養狗證,回答交錢就辦。
四是首問負責不落實。問他們一個投訴電話,打了5個電話才找到,告訴管投訴的人不在。
五是便民電話長時間無人接聽。
六是服務不規范不報工號或姓氏。一聽問貴姓普遍掛斷電話,有的政府部門接電人員說,問我姓氏沒有用,有的回答你是XXX啊,我告訴你貴姓。這是便民電話的普遍問題。這是首問負責的一個大事。
七是不按作息時間工作。11時半打電話就無人接聽了。吃飯去了。應該12點用午餐。
相關建議
1.加強管理,以市區縣為一盤棋,解決短板問題,提高便民電話服服務質量。尤其加強基層單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和服務質量,以法人單位或處科室為單位統一編號,既規范又促進負責任。
2.進一步加強主動服務快速響應。把終端的“老大難”問題理一理,一旦老百姓打電話詢問,得有個正確回應。如火車站地鐵口賣發票的那么多是你們管嗎?什么時候能管好?郊區黑車問題如何妥善解決?雞蛋灌餅用的油是不是地溝油?地鐵討要能解決嗎?小廣告到處亂寫亂貼能解決嗎?太影響形象了,等等。
3.對號入座舉一反三加強整改。 有關部門應該積極主動從114和互聯網及黃頁清理無效電話號進行。
4.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培訓工作,嚴格掌握制度、執行、檢查(公布檢查結果)的檢查環節,抓反復、反復抓。
5. 熱線號碼太多,“智慧化”水平低。從12345到12365,號碼多達幾十個,反映地方政府缺少“統一大市場”的意識和能力。也浪費資源、增加財政負擔。
目前,熱線大多只能被動“坐等”百姓打電話咨詢,不能主動采用新技術,建設快速響應,個性化關懷百姓的“百姓方便”熱線。說明大多數政府“互聯網+政務(電話)”的創新能力不強。
服務委有關負責人指出,熱線被百姓稱為“省、市、縣區”長熱線,直接代表黨委、政府,有的代表所在的委辦局或本部門,熱線電話是政府民生服務的“最后一厘米”,電話筒一頭代表黨委、政府,一頭聯系億萬百姓,聽筒和耳朵、和嘴巴間的距離大約是一厘米,不要讓這一厘米成為阻斷黨委、政府與百姓間的“一堵墻”,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重視熱線及便民電話建設,百姓的訴求、人民的聲音、黨的溫暖、干部的作為、社會的和諧等,通過這根熱線都能反映出來。
據悉,服務委的相關調研報告,通過《光明日報》“內參”,農工黨課題、建議等形式報送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有關政府等部門,提出社會“共治”的建議。服務委已將推動政府熱線、便民電話提高服務質量作為常態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為群眾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