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的誕生
1902年,美國人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1906年他以“空氣處理裝置”為名申請了美國專利。
開利的發明緣于一個印刷作坊,印刷機由于空氣溫度與濕度的變化使得紙張伸縮不定,油彩對位不準,印出來的東西模模糊糊。
為此開利打開了空調機商業化之門。自那以后的20年間,開利的空調逐漸被用來調節生產過程中的溫度與濕度。并進入諸多行業,如化工業、制藥業、食品及軍火業。
空調發明后的20年間,享受的對象一直是機器,而不是人。
1922年開利工程公司研制成功在空調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產品——離心式空調機,簡稱離心機。離心機最大的特點是效率高,這為大空間調節空氣打開了大門。從此,人成為空調服務的對象。
家用空調的研制始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1928年開利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家用空調。但因經濟大蕭條和二次大戰,空調一直沒能得到廣泛的應用。50年代后經濟起飛,家用空調才開始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燃氣空調
20世紀60年代,新型的燃氣空調在日本出現了。這不僅能解決能源綜合利用,減少資源浪費。而且對于提高電力設備運轉利用率和有效控制電力設備投資的盲目增長,降低電力成本和穩定供電能力都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從政府到民間一致推動燃氣空調的發展,大約用了lO年的時間,燃氣空調占據了日本中央空調市場的85%左右。韓國在研究了日本的經驗之后,也推動了燃氣空調的生產和應用。如今,其燃氣空調在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比日本還高。
太陽能空調
20世紀70年代后期,世界各國對太陽能利用的研究蓬勃發展,太陽能空調技術也隨之出現。隨著太陽能制冷空調關鍵技術的成熟。特別在太陽能集熱器和制冷機方面取得了迅猛發展,太陽能空調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90年代中期,太陽能空調技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真空管集熱器和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大量進入了市場。新式太陽能空調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先實現光電轉換,再用電力驅動常規壓縮式制冷機進行制冷。這種實現方式原理簡單、容易實現,但成本高。像青島海爾就生產過這種太陽能冰箱和空調;二是利用太陽的熱能驅動進行制冷,這種制冷方式技術要求高,但成本低、無噪音、無污染。后一種方式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智能空調
智能空調,采用人性智能設計,無須人手操作即可自動開關。智能空調還可根據光線強弱、人員多少、內外溫差自動調節運行狀態,以達到最佳室溫。這種順應趨勢發展的空調自然成為新的主流。
隱形空調
專為中國家庭設計。由于中國家庭的房間面積較小,房間的舉架較矮,往往因為安空調占用空間較大而影響了居室的美觀。生產專門為中國家庭設計的不占空間甚至能隱形的空調成為發展新的趨勢。
雙面出風空調
可以上下雙面出風的變頻空調改變了原有空調單一的送風方式。不直吹人體,不得“空調病”。為可以呼吸的具有雙向換新風功能的柜式空調重新定義了健康的概念,將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