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作為季節性產品,使用周期與投訴量成正比。過去的7月、8月最熱,空調的投訴量最大。中國某知名家電品牌自創立以來十分強調產品安全性,立志為用戶提供完整可靠的產品。然而因內部管理上的致命疏忽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供應大量質量不過關的插頭和插座。不了解內幕的用戶直接將矛頭指向企業,給企業形象帶來了巨大傷害,造成其品牌聲譽的污名化。
插頭插座存在安全隱患,企業標準都未能達到
圖1:問題插頭插座1
起初,這類插頭旋轉90度接通插頭自動回彈限位,需要斷開時直線拔出斷開。但平日不小心碰觸,插頭就容易向外退出而用戶根本無法察覺,這會導致產品接觸面積逐漸變小產生發熱而引起燒壞。
為了避免出現以上安全隱患,不法分子將插頭及插座進行“改善“,直接取消回彈功能,產品旋轉90度接通電源不回彈,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如果電纜線因受外力因素回旋角度變化,偏離原來一點位置,用戶根本無法察覺這在發生緊急情況需要斷開電源時則插頭無法拔出,這種產品目前已銷售450萬多套,這將會給多少用戶人身安全帶來巨大風險。盡管產品《使用安裝說明書》明確標注插頭接通電源松開后回彈處于被限位狀態,但專業人士一看便知,企業言行相悖。那問題來了,這么大的紕漏企業相關部門是沒有察覺嗎?能不察覺嗎?
圖2:某知名企業空調《使用安裝說明書》
插頭插座不符合國家標準,直接威脅用戶人身安全
圖3:32A問題插頭插座2
該插頭插座以黃銅為材料,而黃銅和青銅作大功率連接器接觸片無法達到國家家電標準,即沒有分斷能力。國家標準明確表示,插頭插座分斷能力需要50次,但知情人士透露該產品按國家標準做分斷能力5次都達不到。沒有分斷能力導致插頭和插座焊住,出現緊急情況時拔不出來,直接威脅用戶的人身安全。
作為插頭,插座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出現不正常情況,必須讓用戶察覺,以免導致更大的危險,這是家電產品最基本要求。然而,這款電纜線受到外力擺動時插頭容易從插座中向外退出,從這款插頭插座設計來看,向外退出的部分用戶很難察覺,這導致產品接觸面積逐漸變小,產生發熱而引起燒壞。改進后的產品可謂換湯不換藥,不僅沒有解決原先存在的安全隱患,連國家標準都未能達到。這種產品銷售已達到1500萬多套。
作為收入超過千億的家電行業佼佼者,品牌為重,質量為本,我們沒有理由質疑企業為民造福的初衷。那為何2000多萬質量不過關的產品能流向市場,不法分子單單通過問題插頭插座“騙”取近消費者超五億人民幣?眾所周知,插頭和插座采購前需要經過企業技術人員的鑒定及監管部門的審核。如果說,偌大的企業相關人員不知情未察覺,這理由未免過于牽強。那監管及技術部門工作上的疏忽是不是無意中成了不法分子的“保護傘”?
至于為何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的產品能夠獲得國家3C認證?監管疏忽是不是同樣成了不法分子的“保護傘”,直接損害了用戶利益?
在企業和國家監管部門的保護下,不良插座插頭供應方不僅仍然逍遙法外,還持續給企業供應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的插頭插座,繼續威脅用戶安全,影響企業聲譽。作為“用戶至上”的知名品牌,是不是該為用戶討回公道,也為自己洗刷“罪名”?
市場上空調“ 殘次品”肆意銷售,消費者做了“冤大頭”卻不知情?
圖4:漏電保護器
前段時間中國家電網首頁一篇“新買的空調緣何就成了斷翼天使”吸引讀者注意,這篇報道稱柜機空調電源線沒有插頭已成為行規。而漏電保護器作為替代品是機身的一部分,成本應該由廠方承擔。然而廠方不但沒有承擔,反而向消費者收取額外費用90元。同樣一種漏電保護器在網上銷售價格只要40元,據統計,每年300萬以上消費者利益直接受到侵害,騙取數額達到2個多億人民幣。
此外漏電保護器與插頭插座相比較,仍然存在安全隱患。在進行維修、保養、清潔空調前必須關閉電源方可操作,不了解或不懂的人無意中開啟漏電保護器開關,正在操作的人員會遭受電擊。盡管遭遇電擊后漏電保護器再起作用,但傷害已然造成。而插頭與插座在清潔維修前能拔出插頭,徹底脫離電源,甚至可以將插頭安全存放在其他地方,這樣杜絕了操作過程當中的一切安全隱患。
既然存在安全隱患為何還要用漏電保護器做替代品?廠家對此做出回應:二匹或二匹以上大功率空調柜機產品的運行電流強度往往會超過16安培,而目前家用插頭能達到國家標準最大功率只有16安培插頭,因此使用功率超大的漏電保護器或開關來代替插座。但心細的用戶不難發現,中國家電網上看到的海爾天樽空調配備了整套安全,可靠專用插頭、插座,不僅讓空調擁有了配套的插頭實現了完整空調,還避免消費者購買漏電保護器或開關所帶來的二次消費及資源的浪費。
既然市場上已經有安全、可靠、完整的插頭插座,用實例反駁了廠家的辯解,那么這些廠家還要讓用戶二次消費并浪費資源嗎?用戶還要繼續容忍新買的空調成“斷翼天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