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稱,2016年全國共計抽查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469批,檢出不合格278批,主要不合格原因為包裝與標志不合格及摩擦性能不合格。據有關數據統計,最近幾年,全國每年發生的交通事故都在30萬起以上。其中,有三成事故是因“剎車失靈”造成的,而劣質剎車片又是造成剎車失靈的主要原因。
無論普通代步車還是高檔豪車,或者外表華麗或者動力澎湃,在行駛過程中停走自如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要素,做到這一點,除了嫻熟的駕駛技能外,汽車用制動器襯片俗稱剎車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剎車片是很多車主都熟知的部件,雖然體積小,卻是制動安全系統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但是因為高頻率的使用,剎車片出現損壞的幾率并不小。
剎車片的壽命很難用一個明確的公里數或者時間去界定。因為每個人的駕駛情況不一樣、路況也不一樣,所以剎車片的磨損情況都不盡相同。可能有些車3-4萬公里就需要更換剎車片了,有些人10萬公里都不需要更換剎車片。而一套不合格的剎車片卻貽害無窮。由于國外汽車制造起步早,技術成熟,很多人認為,駕駛一輛進口車,尤其是一輛豪車,其制動性能、安全系數絕對沒問題,可事實是怎么樣的呢?
進口剎車片不合格檢出率59.3%
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共計抽查全國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469批,檢出不合格278批,不合格檢出率59.3%,主要不合格原因為包裝與標志不合格及摩擦性能不合格。
此次抽查共涉及全國29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抽查環節包括市場、口岸、產品集散地、產品使用地等。從原產地來看,抽查商品共涉及18個原產國家,其中日本、德國、意大利、美國和韓國的抽查數量相對較多,合計401批,占比抽查總批次的85.5%。
從品牌來看,抽查商品共涉及40余品牌,包括寶馬、奔馳、豐田、大眾、斯巴魯等品牌。
涉及不合格項目名單中,除寶馬、奔馳、豐田、大眾、斯巴魯外,還包括奧迪、起亞、日產、吉普、馬自達、三菱、通用、路虎、現代、英菲尼迪、沃爾沃、福特、本田、鈴木、道奇、捷豹等總多品牌280個型號的產品。
抽查商品嚴格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GB 5763-2008《汽車用制動器襯片》實施檢驗,檢測項目包括外觀質量、摩擦系數、指定摩擦系數的偏差、磨損率、剪切強度、沖擊強度、熱膨脹率、壓縮應變、標志、包裝等。
從統計結果來看,檢出的不合格項目具體包括:包裝與標志不合格251批,占比90.3%,較2015年上升16.7%;摩擦性能不合格50批,占比18%,較2015年下降49.9%;剪切強度不合格6批,占比2.2%,較2015年下降38.9%。(注:同一商品可能同時涉及多項不合格)。
其中,“包裝與標志不合格”主要表現為產品包裝無中文標識、中文標識不全、未印有指定摩擦系數和GB 5763-2008 標準號等。該項目的不合格率呈現增長趨勢,是由于在2016年的監督抽查中,所有被抽查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均進行了包裝與標志的檢測,而在2015年的抽查中,僅約60%的商品實施了包裝與標志的檢測。摩擦性能和剪切強度這兩個重點項目的不合格率則大幅下降,說明抽查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整體質量明顯提升。
對于以上監督抽查發現的不合格商品,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均已進行依法處置,以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進口剎車片有高標準但缺嚴要求
國家質檢總局此次抽查商品嚴格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GB 5763-2008《汽車用制動器襯片》實施檢驗,檢測項目包括外觀質量、摩擦系數、指定摩擦系數的偏差、磨損率、剪切強度、沖擊強度、熱膨脹率、壓縮應變、標志、包裝等。
權威分析指出,國外發達國家剎車片行業目前在技術工藝、質量管理等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剎車片生產企業和整車企業的開發是同步的,從剎車片的選定到出樣品,要經過噪聲檢測、臺架試驗、匹配試驗以及冬、夏季路試等反復測試,直到其性能均達到要求并穩定,才能批量生產。
國外制動、傳動襯片(塊)及總成標準主要有歐洲系列、美國系列、日本(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標準)和ISO系列,ISO系列主要參照歐洲標準制訂。
美國標準主要有SAE、FMVSS、AMECA等;歐洲標準主要為法規如AK(如AK1、AK2、AK3、AKM)、ECE(R13、R13H、R90),EEC71/320;日本標準有JASO和JIS D。
美國和歐洲標準又基本分為主機配套用如FMVSS中的FMVSS121、122、105、135及AMECA和R13、R13H及ISO11057,換裝(售后)標準如SAE2430、TP121,R90及滿足ECERl3最低要求等。在美國無強制性標準,但售前必須批準、歐洲為法規市場售前必須進行EMARK認證。ISO15484-2005(DIS)主要根據原有全球規范而制訂,引用了SAE、JASO、JIS D、ECE R90,并且規定了質量控制要求,是一個較完善的汽車摩擦材料標準。
我國根據日本工業標準JIS D4411-1993《汽車用制動器襯片與襯墊》制定了國家標準GB5763-2008《汽車用制動襯片》,并于2009年9月10日實施,標準制定新的試驗規范和評價方法,提高制動器襯片行業準入門檻,提高我國制動器襯片的產品質量,更好地對制動器襯片行業的發展起到督促和規范作用。
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制動產品雖然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目前,制動器襯片不僅在安全性能上提高了要求,更在技術工藝上得到提升,但與國外齊全的ISO、SAE、JASO及歐洲的ECER、EEC法規等先進標準相比,標準水平相差較大,不利于產品參于國際競爭,且現有的標準體系不健全,有較多的方法標準不完善。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認為,作為具有完善標準的國外進口剎車片,尚不能符合國內標準,可見剎車片出口國對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缺少嚴格管控。為保證我國消費者的利益和安全,國家質檢總局及海關等相關部門應從源頭上加大并強化對此類進口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和管控。
劣質剎車片存六大安全隱患
張師傅,曾供職于某汽車4S店多年,現自己經營一家汽車維修中心。張師傅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簡單說來,汽車剎車片的制動效果就是靠剎車片強壓制動盤產生的摩擦來夾住車輪,剎車片作為整個剎車系統中使用最頻繁的部件,可以說制動效果的好壞大部分取決于它的狀態”。
無論是摩擦力不夠,還是由于標識不清導致的安裝問題,或者劣質產品,都會使剎車片的狀態不正常。“剎車片出問題,最可拍的是只有在緊急制動時才能被發現,但好多情況往往是此刻為時已晚”。
張師傅根據經驗總結了劣質剎車片的六大安全隱患:
1、 劣質剎車片容易造成抱死車輪,方向失控;
2、 使制動距離延長,劣質剎車片比正品延長30%;
3、 使用壽命短,摩擦片易損;
4、 對制動盤磨損大,縮短制動盤壽命;
5、 劣質剎車片一般都導熱能力強,降低制動鉗壽命同時,產生一定的制動隱患;
6、 劣質剎車片使用過程中制動有噪音。
小零件關乎大安全 更換選購不容忽視
張師傅認為,對于汽車剎車片,最安全的辦法是日常多關注剎車片的狀況。除去新剎車片的使用磨合階段,如果在輕點剎車的同時伴有咝咝的金屬摩擦聲,此時剎車片必須立即更換。這種做法可能不太靠譜,若感覺剎車偏軟或者制動力不足時,也有可能是剎車管路等出現問題,涉及的原因較多。所以最好還是肉眼來判斷。
通常情況下一副全新的剎車片厚度在1.5cm左右,當肉眼觀察到剎車片厚度小于0.5cm的時候,就要準備更換了。
當然個別車型由于輪轂設計原因,在不拆卸輪胎的情況下通過肉眼很難看到剎車片,最好還是定期去維修店檢查一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注意儀表盤的提示,當剎車片指示燈常亮時就需要更換剎車片了。
更換剎車片時最好是換成原廠提供的剎車片。只有這樣,才能使剎車片和剎車盤之間制動效果最好,耐磨損性能也達到最好。
剎車片需要同時更換,新剎車片表面平整,需要與剎車盤磨合200公里方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這段時間要謹慎激烈駕駛。
國家質檢總局消費提醒:
一、選購
1. 要選擇有生產許可證的產品。
2. 可根據自己的車型,選用與之相匹配的剎車片,盡量從廠家直銷的商店購買純正的配套產品,或到指定的汽車維修點更換剎車片。不要購買劣質、低價的剎車片,從制造成本來講,這樣的剎車片很可能使用的是低劣原料,其制動性能無法保證。
3. 產品的包裝應完好,防偽標志及包裝標識與剎車片上的標識應一致,外包裝箱印有產品型號、指定摩擦系數、執行標準等,包裝盒內則有合格證、生產批號、生產日期等。
4. 優質的剎車片,表面均勻,整體工藝精細,剎車片非摩擦面的標識字體刻印清晰,外包裝盒印刷顏色鮮艷無偏色,紙制堅韌,部分包裝盒帶有激光防偽標貼。
5. 同一車軸上的制動蹄(塊)必須同時更換,而且必須是同一種制動蹄(塊),以保持左右制動力的一致。
6. 在選購制動蹄(塊)時,要檢查產品表面,對有油污、裂紋、起泡、溝槽等缺陷的產品,不要選購。
二、更換剎車片
1. 剎車片的厚度小于車輛制造商允許的最小維修標準時(一般為厚度還剩原來的1/3時)。
2. 剎車片上的磨損報警開關已經報警時。
3. 剎車片被油或油脂污染時。
4. 剎車片在剎車時有異常響聲時。
一般情況下,如果固定式制動鉗上的剎車片兩邊厚度差達到1.5mm時,浮動式制動鉗上的剎車片兩邊厚度差達到3.0mm時就需要進行更換了。但是,只通過簡單的外表觀察無法準確判定剎車片是否過度磨損,最好用尺子來測量剎車片的最薄處,看其是否在允許的范圍之內(依據具體車型的維修手冊)。
使用中要特別注意車輛長時間在下坡路行駛,且載重量過大,剎車制動使用頻繁時,這樣極易造成剎車片工作溫度過高,導致剎車失靈,這是每個駕駛者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