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林東,講述了他人生第一次遭遇欺騙的經過。去年11月中旬,林東從北京要去廣州出差,訂了國航的機票,因為住址離機場要兩個小時的路程,前一天早早他休息。第二天早上6點鐘起來,手機出現一條短信,大概的意思提示他飛機因晚點要他進行改簽,而改簽要先繳納3000元的保證金,短信后面留了聯系電話,是個座機電話。
林東撥了過去,對方告知他一個賬戶,當時他頭腦一熱,想著趕緊改簽,不能耽誤了當天下午一個會議的時間,于是就按照對方要求完成了轉賬匯款。實際上,林東那會兒并不知道他已經被騙了。
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朋友王元,王元第一感覺告訴林東是不是被騙了?林東于是趕緊撥打了國航的客戶熱線,查了自己所乘坐的航班,客服告知他并沒有通知晚點,這時林東才恍然大悟。
林東在第一時間撥打了銀行客服電話,希望可以凍結那個匯款賬戶,但銀行告知他沒有這個權利凍結,除非公安機關開出相關手續。于是林東又帶著手機上的證據去了附近的派出所進行報案,希望能夠將該卡號凍結,派出所的民警告訴他,他們也沒有權利凍結這個號。民警告訴林東,現在這種騙局太多了,他們也正在調查此事。
在派出所備了案之后,林東急急忙忙趕去機場,最終到了機場那里改簽推遲了1小時登機,并沒有收取他任何費用。踏實下來,林東覺得心情不爽,打之前那個短信號碼,劈頭蓋臉罵了對方一通。朋友王元發微信安慰他,權當是交學費了。
從廣州回來之后,林東有找過派出所咨詢過情況,對方也只是回答讓他等待,接下來就沒有下文了。林東也不去想這些事情了,也不知道錢到底能不能追回來,對方的賬戶到底怎樣才能凍結,該找的部門都已經找了,結果也沒有什么用。林東自己安慰自己,只能自認倒霉。
事情過了不到半個月,銀行出臺了新的規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賬戶轉賬外,個人通過自助柜員機(含其他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設備,下同)轉賬的,發卡行在受理24小時后辦理資金轉賬,在發卡行受理后24小時內,個人可以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
這一調整也是針對詐騙分子轉移資金之前,受害者能夠及時撤銷匯款。去年電信詐騙案曾轟動全國,受害者眾多。2015年,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全國首家省級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2016年,根據公安部的授權,北京市公安局又成立了中國唯一一家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查控中心。盡管政府也在推出新的科技手段來保證更多消費者的資金安全,但實際上,像林東這樣的遭遇,也很難挽回。
林東的遭遇有相當的代表性。在受訪的消費者當中,對于消費維權目前的現狀,人們普遍認為:維權一是起到的作用太小;二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三是手續繁瑣。
并且,這種普遍的觀點看起來在一部分消費者心中變得有些根深蒂固,這也讓很多消費者在維權面前望而卻步,甚至消費者對本身應有權利的意識變得淡漠。
受訪的消費者認為,即使現在有一些渠道投訴,或者通過正規渠道進行投訴,都要花時間等待。
一些90后年輕消費者的觀點認為,比如購買到一些小的產品,不好用以后就不買了,所以一些產品的造假,會給真正的品牌商帶來不小的傷害,用戶對于品牌的忠誠度也在隨之下降。當然也有一些消費者知道產品不是真的,但由于便宜,也會主動選擇,知假買假。
如何改變現有維權模式的弊端,快速并且有效的解決消費者的問題,依然是整個社會以及全行業的相關機構以及每個消費者要去認真思考并做出實際改變的,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誰都不要怕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