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名以食為天,不管是什么樣的菜肴,都不會缺少鹽這一調味料,看到這里或許大家會說,這食鹽有什么可講的呢?然而事實上,今天給大家說的還真的有幾分思考。
鹽是什么味兒的?你可能會回答:當然是咸的!但是,也會有一些特別的,腳臭味的食鹽你吃過嗎?
近日全國多個省市,出現了一款由河南省平頂山神鷹鹽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商標名為“代鹽人”的深井巖鹽(加碘)。該鹽存在異味,當加熱或有手搓后,會散發出濃烈的臭腳味。多地職能部門已要求該品牌食鹽下架。
“腳臭鹽”是什么鹽?
近期,山東泰安、萊蕪、河南平頂山、安徽阜陽、江蘇海門、甘肅天水、江西新余等地都出現了“腳臭鹽”,這種食鹽當加熱或用手搓后,會散發出濃烈的腳臭味。而這些鹽均出自同一個廠家:河南省平頂山神鷹鹽業有限責任公司。
據河南省平頂山神鷹鹽業有限責任公司官網資料,其成立于1994年,擁有1.5億噸高純度井礦鹽資源開采權,是集制鹽、鹽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國家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并擁有食鹽批發許可資質。主要產品有:食用鹽、工業鹽、洗化鹽、工藝鹽、純堿、氯化銨等;產品銷往國內三十多個省市及東南亞地區。
這些鹽包括該公司生產的:400克裝“代鹽人”牌加碘深井巖鹽;500克裝“宇鷹”牌加碘深井巖鹽;400克裝“四季九珍”牌加碘食鹽。
此外,生產廠家為河南中鹽皓龍的精制食用鹽、精純鹽也被曝有腳臭味。
為什么出現“腳臭鹽”?
記者查閱相關“腳臭鹽”新聞,發現最早出現在今年3月16日《平頂山晚報》。
據稱,當時記者采訪了河南省平頂山神鷹鹽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廠家對這種腳臭味,解釋是鹽里含有丁酸,對人體腸胃屬有益,廠家在生產時沒有去除掉巖鹽中的丁酸。
看到這里我們有三個問題值得注意:其一,上述生產企業的說法是“鹽里含有丁酸,對人體腸胃有益”。但有行業人士指出,這是生產工藝中操作不到位造成的。再從檢驗報告看,“腳臭鹽”中有亞硝酸鹽,對人體健康有害。可見,該生產企業不僅不承認質量問題,反而把企業的社會責任拋之腦后,嘗試用狡辯來掩飾過錯。
其二,一些地方監管者的態度令人費解。3月中旬,《平頂山晚報》就曾報道了平頂山神鷹鹽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腳臭鹽”。但在報道刊發后,當地鹽務職能部門卻沒有明確表態,不禁讓公眾心生疑慮,也值得高度警惕——是處理拖沓,還是背后有什么利益勾連?
其三,網上有一種聲音認為,“腳臭鹽”的出現與此次鹽業改革有關。即認為改革前,食鹽價格便宜,質量有保證;而今年1月推行鹽業改革后,放開了鹽產品價格,允許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銷售領域,部分地方出現食鹽漲價,現在又出現了食鹽質量問題。
在報道刊發后,當地鹽務職能部門也未明確表態,丁酸是否應當被剔除掉。一位從事鹽業生產的行業人士表示,鹽有“海鹽”、“巖鹽”之分。井礦鹽大多采取鉆井水溶開采法的工藝,通過鉆井注水溶礦鹽制取出鹵水,在這過程中遇到巖石斷層中滲漏出的硫化氫氣體溶入鹵水后,如果處理鹵水工藝過程中操作不到位,極易將原生硫化氫帶進真空制鹽過程。“硫化氫就是有腐蛋臭味的無色氣體,而這次在食鹽制成品中含有腳臭味,主要的來源就出自于它。”
據了解,硫化氫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無色氣體,低濃度接觸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全身作用較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癥狀。硫化氫具有“臭蛋樣”氣味,但極高濃度很快引起嗅覺疲勞而不覺其味。
很多人都關心這種鹽是否對身體有害,據了解,硫化氫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無色氣體,低濃度接觸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全身作用較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癥狀。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則認為,單從味道無法判斷食鹽的具體化學成分,需進行元素分析確定。
而對于手搓食鹽會散發出“腳臭味”的這種方式,中鹽皓龍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在聲明中質疑,該方式并不是食鹽檢測的科學方法。聲明稱,人手上發達的汗腺在揉搓食鹽的過程中會對食鹽造成一定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用鹽國家標準,食鹽感官方面的具體試驗方法為:取適量試樣于白色潔凈淺盤中,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其色澤和組織狀態,并嗅其氣味。用溫開水漱口,品嘗滋味。
對此聲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研究員仲維科認為,如果食鹽有明顯異味,即使不影響健康仍然屬于不合格食品。經國家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代鹽人”牌食鹽感官指標不符合《食用鹽》(GB/T 5461-2016)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GB 2721-2015)標準的有關要求,判定為不合格鹽品。
涉事食鹽還在賣嗎?
對于各地出現的“腳臭鹽”,目前部分省份已采取措施查處封存涉事產品。
陜西省鹽務管理局下發全省范圍立即下架有關食鹽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區)如發現類似食鹽質量問題,應立即先行下架,停止銷售,并及時采樣送第三方專業食鹽檢測機構檢測,如有質量問題,依法依規查處。
如何鑒別“腳臭鹽”?
一是可以適當注意鹽產區,比如山東人吃的大多為海鹽,這種食鹽是巖鹽。上文中提及有“腳臭味”的就是這種巖鹽。
二是巖鹽遇熱變臭。雖然從外觀上看并無異樣,但是在手中搓一搓,或者加熱,就會出現異味,可通過這種方法鑒別。
若是發現身邊的鹽產品有問題,市民均可撥打鹽政執法部門電話舉報、投訴。
寫到最后,我想還是要說一些什么,僅僅是靠消費者來預防抵制,或許遠遠不夠,政府更或許做一些更好的監管、更加細致的劃分,才能夠從源頭上斷絕類似的事情件發生,而僅僅靠一些地方查處“腳臭鹽”和媒體提醒消費者是遠遠不夠的。鑒于“腳臭鹽”出現在全國多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給出權威說法,并部署一場全國范圍內的查處行動,徹底消滅“腳臭鹽”。否則,各地的查處容易陷入單打獨斗,“腳臭鹽”也可能在別的地方換個馬甲再次出現。同時,也要警惕食鹽質量問題、價格問題在鹽改之后不降反增,因為這不符合公眾利益,也違背了鹽改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