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仕蘭
調研報告顯示:近八成國人飲奶量不達標
荷蘭皇家菲仕蘭等發布《2017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報告》,消費者對乳制品信心仍不足
7月13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指導、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干媽育兒網發布的《2017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八成國人奶制品食用量不達標,國人對乳品質量信心不足已成影響消費量的主要因素。
據了解,該調查于今年6月啟動,采用宏觀研究、醫學專家訪談以及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歷時一個月,最終獲得有效樣本5440個,覆蓋2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54.6%被訪者正在哺育0-6歲嬰幼兒。
《報告》發布方之一荷蘭皇家菲仕蘭的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表示,菲仕蘭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于2013年設立中荷奶業發展中心,致力于提升奶制品質量,為消費者科學選用乳制品進行科普。結合這次調查結果,菲仕蘭將攜手社會各界制定解決方案,并推出多種細分產品滿足消費需求。
僅22.3%國人飲奶量達標
早在1988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建議,每人每天需攝入相當于300克鮮奶的奶制品,以滿足營養需求。但此次調查中國人喝奶習慣發現,僅有22.3%的受訪者達到了這一標準,近八成飲奶量不足。
《報告》顯示,我國奶類年人均消費量為36.1千克,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飲用頻率上,至少有55.1%的受訪者不能保證每天食用奶及奶制品;飲用量上,有58.7%的受訪者每日食用奶制品不足300克。綜上,僅有22.3%的國人日常奶制品食用量達標,這意味著近八成國人日常乳制品食用頻次和每日食用量不足。
“臨床中我們碰到許多老年人由于日常喝奶不足,過早出現骨質疏松等狀況,農村或者貧困地區問題更為嚴重。”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王鐵城表示,基于飲奶量不足的現狀,協會組織開展了調查。目前不少消費者仍把牛奶視為老人、孩子專用的營養品,沒有認識到牛奶對每個人的健康都必不可少。
此外,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食用奶制品的種類過于單一。70.9%的受訪者在奶制品選擇中只提及了牛奶和酸奶,15.4%日常食用奶粉,僅有7.7%的人選擇食用奶酪。
乳品安全信心不足成首因
國人喝奶為啥這么難?
報告指出,影響中國居民牛奶攝入量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消費者對飲奶和營養知識匱乏,認為牛奶是營養品,只有老人和兒童才需要喝;二是飲奶習慣沒有養成,部分人認為牛奶只在早晨喝,還有部分人因乳糖不耐受而不習慣飲奶;三是奶制品種類較少,尤其在農村地區無法滿足需求;四是謠言打擊了消費者信心。
調查還顯示,食用奶制品時國人最擔心的五大問題是食品安全、奶源地污染、激素、發胖和致癌。其中擔心奶制品安全的受訪者占比達57.9%,居首位;擔心奶源地污染、奶制品中含有激素、發胖、致癌的人群分別占比為45.7%、42.5%、24.3%、19.4%。
多數國人在奶制品食用方面存在誤區,如46.6%的人認為飯后喝酸奶無益于消化,40.5%的人認為空腹飲奶易傷胃,32.0%的人認為吃奶酪容易發胖,23.9%的人認為牛奶和可樂同飲會引發結石等。
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表示,奶類是最佳的營養食物之一,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緩解便秘等健康問題,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應遵照科學,打消不必要的顧慮,足量、多元食用奶制品。
報告因此建議,增加攝入的乳制品種類,有利于提高攝入量。同時把牛奶當作膳食組成的必需品,早飯一杯牛奶,午飯一杯酸奶,同時添加奶酪類等優質奶制品。
半數幼兒食用母乳或配方奶量不夠
本次調查還特別針對0-1歲嬰幼兒的喂養及奶制品消費進行了專項調研。結果顯示,超過75%的中國家庭對0-1歲寶寶進行母乳喂養和混合喂養;近五成受訪者給1-3歲幼兒食用配方奶粉量不足;2/3家庭在幼兒3-6歲時不喂養配方奶粉;12.2%的家庭甚至不給幼兒食用任何奶制品。
而造成嬰幼兒飲奶量不足的原因與家長的認識誤區有很大關聯。調查顯示,中國家庭對嬰幼兒食用奶制品主要存在四大誤區:34.3%的家庭認為孩子在3歲后不用再刻意喂奶粉或食用奶制品;23.2%的家庭認為孩子在成長中不總需要食用奶制品;11.8%的家庭認為奶制品中的成分其他事物也有,不用給孩子食用;5.7%的家庭認為1歲以后不用再喂奶或奶粉。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娟表示,1-3歲幼兒仍應補充足量母乳和嬰幼兒配方奶粉,有條件的家庭應給嬰幼兒攝入配方奶粉至6周歲。
針對不適宜母乳喂養的嬰幼兒,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消化科主任醫師張艷玲建議,要及時、足量給嬰幼兒喂養配方奶粉,強化嬰幼兒生長發育必須營養素至關重要。
■ 對話
菲仕蘭
中國乳品市場增長空間龐大
新京報:菲仕蘭發起此次調查的初衷是什么?
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自然滋養”是菲仕蘭的使命,目的是給全球消費者提供營養。營養一方面是量的問題,一方面是質的問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影響國人乳制品消費增長的因素,將聯合學術界、媒體、政府等有針對性地采取行動。
新京報:影響國人乳品消費不足的一大原因是產品不夠細分,這方面菲仕蘭做得如何?
楊國超:菲仕蘭會針對中國市場研發并推出細分產品。目前菲仕蘭“旗牌”牛奶有全脂、部分脫脂、全脫脂等類型,奶酪產品很豐富,酸奶有很多風味,高蛋白牛奶還能增加飽腹感有助于減肥,幾乎每年都會引進新產品。
新京報:你認為未來中國乳制品市場空間有多大?
楊國超:中國年人均飲奶量才36.1公斤,而日本為100多公斤,荷蘭為500公斤。目前中國市場增長最快的兩個品類是酸奶和奶酪,呈兩位數增長,人均酸奶攝入量很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未來尤其是奶酪,我認為增長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