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刷單平臺聯系業務,依靠虛假交易發布真實好評
寧波破獲“網絡炒信第一大案”
涉案企業216家,金額達502.85萬元
來源:現代金報 張淑蓉 唐小衡 王冬曉
網絡購物,消費者一般都會查看商品的評價,如果看到“產品質量好,發貨速度快”、“企業實力強,產品質量好,性能穩定”……這類好評,肯定會格外關注,甚至下單。殊不知,這些所謂“好評”、“信譽”、“搜索排名”等,有些并非真正來自買家的客觀評價,而是來自“刷單”或稱之為“炒信”。
昨日,金報記者從寧波市市場監管部門獲悉,寧波查處了一個為阿里巴巴誠信通店鋪刷單的網絡平臺,合作涉嫌刷單企業多達216家,堪稱寧波“炒信第一大案”。
網店老板不小心泄露“天機”
2016年4月,東錢湖市場監管分局對轄區一家企業的阿里巴巴網店銷售情況進行上門檢查。在向企業主了解生意過程中,老板隨口提到如今網上生意難做,至今阿里巴巴網站上一單都沒有接到過。
聽了此話,執法人員心里一下就有所警覺:不可能啊,上門之前,檢查該企業在阿里的店鋪,明明顯示有多單成交記錄。揪住疑點,執法人員就進行了連番追問,幾個來回,招架無力的企業主不得不承認:自己網站上的交易都是虛假的!是通過“刷單”手段刷出來的!于是,一個為企業進行刷單操作的網絡平臺初露端倪。
負責此案的東錢湖市場監管分局市場規范科副科長王棟介紹:“這個平臺主要是為企業設在阿里巴巴的誠信通店鋪提供第三方托管運營服務,具體托管服務包括:旺鋪美工、文案策劃、圖片處理、信息發布、相冊制作、關鍵詞優化以及阿里巴巴首頁上搜索排名提升等。”
2016年10月,市局決定由經檢支隊牽頭,東錢湖市場監管分局為主,鄞州等縣市(區)局、分局通力合作,共同協辦此系列案。
通過虛假交易發布真實好評
經初步調查發現,該平臺一般直接派業務員與企業接洽,以寧波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寧波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歇業)名義提出合作意向,簽署合作協議后,該平臺采取了先由員工控制的買手賬號,下單購買企業阿里巴巴店鋪的商品,隨后商品的購買貨款實際由企業支出的方式進行虛假交易,買手在交易結束后還會為商品發布虛假好評。實際上雙方未發生真實的商品交易。
“雙方合作協議的重要一項內容是關鍵字優化服務,即提高關鍵詞排名。通過刷單,消費者在阿里巴巴網站搜索某類產品時,該企業的產品就會排到網站搜索結果的前幾頁。”鄞州區市場監管局也隨之查實了相關情況,執法人員解釋道,“排名一高,企業詢盤就多,成交概率就大,業績也將隨之上升。關鍵是只要刷單一直進行,企業就能長期占據搜索排名前列。這對其他企業來說就造成了不公平競爭。”
216家企業涉嫌刷單“炒信”
在對涉嫌刷單炒信企業的調查中,執法人員通過調取阿里巴巴平臺后臺交易信息,發現其中的刷單記錄一目了然。將這些刷單記錄與取證發現的企業刷單記錄對比后發現,兩者也完全一致。
在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通力合作的追查之下,“炒信”企業無從抵賴,紛紛承認在阿里巴巴網站上進行虛假交易、發布虛假好評的事實。而該行為的實質即是通過制造虛假交易、好評信息誤導消費者購買商品。
“截至目前,整個系列案件已全部查清并陸續結案。查實該刷單平臺共為216家企業實施刷單操作,已查實的刷單數量達到3894筆,涉及訂單金額達502.85萬元。”據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公平交易處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93家涉案的刷單企業被立案查處,已結案61起,罰沒款97.9萬元。
該負責人還表示,從本系列案件參與刷單的企業來看,大部分都知道刷單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后果,因此在與平臺合作時,都會讓平臺重點刷那些主推的產品,即所謂的打造爆款。而且刷單的大多是一些行業細分領域的企業,只要連續刷幾次,排名均能夠靠前。“對這些企業來說,是真正的得益者。這也就是為什么會有那么企業參與其中的真正原因。”
寧波市市場監管部門呼吁廣大中小企業,不要貪圖一時暴利,誠信經營、合法經營才是企業做大做強、基業長青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