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偽造的實習證明,是大四女生吳芳今年七夕節的“意外之喜”。有了這張證明,她如釋重負:“能輕松獲得6個學分,還可騰出時間全力準備考研,真是一舉兩得!”
為了“更穩當些”,吳芳男友還特地多花100元,在網上購買了回訪服務——如果學校的調查電話打過去,商家就會告知學校“實習”的情況,“沒有任何瑕疵”。
吳芳收到的這份“貼心實惠”的七夕禮物,背后是近幾年頗受大學生歡迎的一類商品——偽造實習證明、網銷模板、刻印公章、私人訂制、百元包郵……買賣實習證明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暢銷”的實習證明
打開淘寶網,輸入“實踐證明”“實踐蓋章”等關鍵詞,會跳出上百件商品,靠前的幾個,月銷量都在千筆以上。商品介紹大同小異,涵蓋了在職離職證明、工作收入證明、就業實習證明、社會實踐證明、單位接收函等種類。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隨機選擇一家店鋪,發現該店直接出售印有“廣州環語翻譯服務有限公司”公章的實習證明模板,每份60元。商家還表示,可以針對顧客需求,指定具體單位來作假。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經營項目只有“翻譯服務”。記者致電環語翻譯公司,該公司確認淘寶店系其所有,明確有實習證明售賣服務。8月31日,該業務月銷量顯示為4823筆,現有的458條評價均為好評。
對于網上銷售的虛假實習證明是否會“露餡”的疑慮,該公司工作人員再三強調,這已是人人皆知的游戲規則,“都這么做,實習證明只是形式,沒有人去較真兒。”
記者對多家有實習證明業務的公司調查發現,受平臺規則限制,該類商品店鋪客服一般只提供QQ、微信等聯系方式,引導顧客私下交流。在QQ、微信上的交易更加直接,僅以“實習證明”為標簽,就能找到180多個QQ討論群,其中不少成員多達數千人。
零風險,高收益,讓有些商家看到了“商機”,造假也更專業化、規模化,以至擴展到留學服務領域。一家名為“海涯實習基地”的公司就通過百度貼吧推送廣告,聲稱打開網頁鏈接,就能獲取各類專業的實習崗位,此外將不定期開展免費蓋章業務。
在該公司網站首頁,還設立了“成功蓋章”展示欄,通過實例誘導消費者,不少帶有企業編碼、網上可查的公司公章赫然在列。該公司業務員甚至承諾,只要出價1000元,就可以幫做海外公司的實習證明。
對于偽造實習證明,就讀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云南女孩歐俞感受頗深。
為能順利出國深造,歐俞申請留學前為充實社會實踐經歷花了很大精力,想盡辦法參與了很多實踐項目,“都是實打實的,沒有任何捷徑”。可令她意外的是,身邊有同學只是托了點關系,就在短時間“造出”兩段知名公司的實習經歷。
“一些國外高校重視學生整體素質,‘高大上’的實習經歷很有競爭力。”對于這明顯不公平的遭際,歐俞有些無奈。
歐俞開始留意這其中的各種門道,果然發現,偽造實習并不是個案,不少留學中介都提供簡歷“美化修飾”服務,甚至可以對文書材料進行“私人訂制”,“都是生意,可滿足各種需求”。
商家“私人訂制”滿足多樣需求
監管缺失而需求旺盛,開展實習造假業務的商家“肆無忌憚”。在兩個活躍度較高的“實習證明”群,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以需要蓋章為由,與商家接洽。網名為“José”的銷售員供職于一家實習證明服務中介,聲稱在全國擁有700多家合作機構,業務涉及建筑、軟件開發、設計、制造、互聯網、金融等行業。
得知記者需要一份甘肅隴南地區的教師實習證明后,José給出3種選擇,分別是優勝教育隴南分校、西和縣第二中學、甘肅省揚名中學。完成整個流程只需1到3個工作日,最低收費為150元,可提供包郵、應對回訪等諸多服務。
José再三保證,實習證明上的章是真的,“委托學校那邊,用他們的公章。”但他也提醒,蓋章單位并不會承認這份實習經歷,因而回訪電話是José的號碼,由他本人應付學校的抽查。
在淘寶平臺“問大家”一欄中,面對是否會“穿幫”的提問,很多有成功經驗的買家回復,“沒人查”“你放心”……一些留學中介售前顧問也認為,“適度造假”,沒人能發現。
刻假章是造假更便捷的手段。José暗示,可以編造一所學校,他們提供刻章服務。他還想出了搪塞檢查的借口,“就說比較偏,查不到”。
根據公安部規定,刻制公章需要辦理相關審批手續,部分工商企業合同專用章還要加刻編號。José解釋,“序列號可以隨便編,只有公安內部系統才能查,一般沒人閑得無聊去查這個”。
江蘇東恒律師事務所律師藍天彬認為,目前并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網售實習證明是一種違法行為,但大學生或者其他人,為了開實習證明而私刻公章,或者買賣蓋了假公章的實習證明,都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
高校對實習證明真偽把控不嚴
據了解,當前很多院校對實訓教學效果并沒有明確的考核標準,只要上交實習鑒定表、撰寫了報告,一般都能取得合格成績;至于學生是否真的鍛煉了動手能力、獲得了一技之長,則無從考察。
馬雯就是鉆了這個空子。大四期間,為復習考研,她沒有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專業實習,只是利用網上一些印章素材,合成了實習鑒定表等材料。
未曾料到學院要舉辦實習成果展,馬雯一時措手不及,只好“求爺爺告奶奶”,從其他同學手中“借作品”,炮制出一本畫冊濫竽充數,最后涉險過關。
然而,考研失利給了馬雯沉重一擊。她只好轉身去找工作,但是投了上百份簡歷,回應者寥寥無幾。尤其在面試現場,考官問及她的實踐經歷時,她總是語焉不詳。幾番折騰下,她只能返回老家,托親人找了一份臨時工作,積累經驗。
與此同時,馬雯的一些同學因實習表現優秀,加分獲得了保研資格,還有同學受到單位領導青睞直接留用實習單位。她既羨慕,又后悔當初沒能認真對待實習,暗暗決定要在如今的工作崗位上“加把勁兒”。
但當專業實習與個人安排有沖突時,一些學生還是舍棄實踐,上交一紙假證明,草草了事。一名師范生透露,自己僅去過學校安排的執教點5次,但由于與對接單位負責考核的老師關系較好,他還是獲得了較高的實習分。
一些高校教師對學生們的做法也給予“包容”。西北師范大學教務處一名科長告訴記者,該校師范類專業學生,需要進行為時一學期八個教育學分的專業實習,但志不在此者可以向負責老師說明情況,根據實際靈活完成實習任務。
高校對實習證明的真偽把控并不嚴格,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對近百名大學生的隨機問卷調查表明,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承認所在學校沒有安排專人指導實習,也沒有對實習情況定期抽查或回訪。
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師張揚認為,以一紙證明為重要依據甚至是唯一依據的考量標準并不妥當。她認為,要確保實習質量,學校就要做好相應監管工作,全面掌握實習單位信息,指導教師也要會同實習單位,多方面多形式呈現實習成果。
曾在香港攻讀博士學位的吳英鵬介紹說,在香港,大學并不組織學生進行實習,實習結果也與學校沒有太大關系,學校更不會查看證書。但出于職業考慮,學生大都會自覺找實習,完善履歷,以便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勁松看來,實習造假泛濫,既有學生個人不自覺、用人單位亂蓋公章的主觀原因,也有學校制度不健全、社會缺乏誠信系統的客觀因素。他認為,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集體安排實習,要優于讓學生自主選擇實習。
大學生到底該不該實習,究竟如何實習才能達到效果?對此,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選擇方式也各異。
大學10年,清華大學博士生沙垚跑遍全國20多個省的村莊,經歷夜宿荒山古廟、與老鼠共眠、整月不洗澡等挑戰后,寫下三部與農村社會有關的專著。
沙垚認為,實踐不僅可以開啟大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引導思維能力的深度和廣度,開啟學術研究道路,還有助于了解社會國情,找尋人生意義。
而一些大學生卻認為大學期間本來“學業繁忙”“時間有限”,順利完成課業都緊張,再去校外實習并不現實,有人選擇逃避實習,也有人為充實簡歷進行“表演社會實踐”和“蓋章社會實踐”。
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大學生實習是為了了解職業,鍛煉實踐能力,“(偽造實習證明)不但沒有鍛煉動手能力,反而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顯然偏離了大學生實習的本質。”
“紙上”實習還影響了招聘工作。一些用人單位會對其個人經歷嚴格審核、“重重把關”。小米電視市場部經理張生輝參與人員招聘,很在意應聘者簡歷是否“注水”。
“對他自己是誠信問題,對企業可會產生實際損失。”張生輝直言,識破偽造的實習證明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功,偽造個人經歷不僅占用企業的招聘成本,當事人僥幸入職后還會給企業帶來更大損失,“必須盡可能杜絕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