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酒后開車,導致駕駛奧迪A4的張某意外死亡,經鑒定,其死亡與車輛的安全氣囊全部未打開有直接關系。原本車禍的責任認定并不復雜,但一汽大眾公司與經銷商陜西新豐泰博奧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新豐泰博奧”)互相推諉致相關賠償久拖未決。
在張某去世兩年后,該案終于塵埃落定。近日,媒體披露了法院做出“一汽大眾公司與經銷商陜西新豐泰博奧承擔80%的賠償責任”的終審判決。法院認為:“上述兩家企業的做法有違誠實信用的基本交易原則,也與負責任的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背道而馳。”
酒后駕車出車禍 氣囊未打開致其死亡
2014年1月20日,張某從陜西新豐泰博奧購買一輛一汽大眾公司生產的奧迪A4車輛,登記在其母親吳某名下。
2015年7月25日凌晨2點35分,張某酒后駕駛這輛奧迪A4外出時發生車禍,當場死亡。經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在本次事故中該車正面氣囊具備了打開的條件,而該車正面氣囊沒有打開,說明系統工作不正常,但無法確定是否存在缺陷。未見車輛有改裝現象。”
據此,張某母親吳某將車輛銷售者陜西新豐泰博奧與車輛生產者一汽大眾公司訴至法院,要求退車退款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法院確認,一汽大眾公司早在2014年10月29日就在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官網上發布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進口奧迪A4和國產奧迪A4L汽車”的通知。經銷商也承認死者張某駕駛的涉案車輛屬于該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
但該車輛直到發生車禍,并未被召回。
拒賠償 廠商與經銷商互相推諉
承受著喪子之痛的吳某沒想到,看似并不復雜的交通事故,卻讓她打了近兩年的官司。
一汽大眾并不想為此承擔任何責任。其認為,張某的死亡系飲酒駕駛操作不當引發嚴重的交通事故,與安全氣囊是否打開沒有因果關系。
《財鏡》(微信id:news_cj)注意到,鑒定中心曾要求一汽大眾公司提供涉案車輛安全氣囊引爆條件及相關數據材料,但一汽大眾公司未提供該車氣囊打開條件的設定數值(企業標準)。
一汽大眾不愿擔責,其經銷商陜西新豐泰博奧也不愿意擔責。據了解,陜西新豐泰博奧為西北首家一汽-大眾奧迪品牌4S店,其表示,已通過群發短信、電話、通知公告等多種方式履行了召回義務。但該經銷商卻沒有證據證明已通知了吳某或吳某之子張某。
由此,此案進入了互相推諉并扯皮的膠著狀態。張某去世兩年后,該案終于塵埃落定。日前,媒體披露稱,西安市中級法院對上述案件作出了終審判決。判定一汽—大眾賠償吳某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44萬余元,精神損害賠償金10萬元,陜西新豐泰博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院認為,張某駕車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因安全氣囊全部未打開導致人死亡。作為車輛生產商或銷售商,在發現車輛安全氣囊存在產品缺陷時,應當向消費者作出客觀、科學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并采取積極有效補救措施以防止損害發生,但本案中的證據無法證明一汽大眾公司與陜西新豐泰博奧向吳某或張某盡到了義務,導致出現張某事故中當場死亡的損害后果,一汽大眾公司與陜西新豐泰博奧應當承擔相應的產品責任。
遭法院痛斥 專家:有失跨國公司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一汽大眾公司與陜西新豐泰博奧作為生產商和經銷商,在發生張某死亡的嚴重后果后,相互推諉,不積極履行其作為義務,致使訴爭糾紛拖延至今。上述兩公司互相推諉的做法,不僅有違誠實信用的基本交易原則,也與負責任的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背道而馳。
《財鏡》(微信id:news_cj)注意到,該案件披露后,法院的判決獲得了法律界與民眾的好評,而涉事的一汽大眾公司則遭到了輿論的抨擊。
在北京律師張新年看來,法院在判決書中譴責涉事企業,是在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前提下進行的說理之外的評述,既能夠提醒企業誠信經營,遵從市場秩序,又可以發揮司法的監督作用,是裁判文書改革的良好實施。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財鏡》(微信id:news_cj)記者采訪時說:“在判決書中的確很少看到類似這樣的表述。一般情況下,只有在企業產品給消費者造成嚴重的后果,在證據事實清楚的情況下,企業態度消極應付、甚至互相推諉或不配合,有意給判決工作帶來拖延等情況下,法院才會在判決書中譴責企業或涉案人缺乏社會責任和有違誠實守信。”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連大有律師也認為:“違誠實信用的基本交易原則和企業的社會責任等字樣的采用確是本案判決的一個亮點。判決書對判決的理由進行充分的展開不僅能說服訴訟雙方,也能起到法治宣傳的作用。”
而對于企業的表現,宋清輝認為:“一汽大眾公司及經銷商在此案件中的表現,根本不像一個大型跨國企業,反而更像一個三流的企業。”
“發生產品缺陷致人死亡的嚴重事故,企業本應秉持維護消費者合法利益的態度積極化解糾紛,但本案中卻都相互推諉,不積極履行其作為義務,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在連大有看來,一汽大眾的表現令人失望。“企業提供符合安全的產品是生產者和銷售者最基本的義務,也是其對消費者和社會的基本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