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浙江寧波當地一家媒體記者近日臥底茶葉市場發現,有部分商家以次充好、把陳茶當新茶賣,欺騙消費者。

寧波橫石橋茶葉市場 寧波市場監管部門將整治明前茶亂象
這次被媒體曝光的茶商是高某,他在寧波經營兩家店,分別位于兩個不同的茶葉市場。記者得到最新消息,寧波市鄞州區市場監管局已經對高某經營的兩家茶葉公司進行了檢查,發現店家除了涉嫌“老茶冒充新茶”,還存在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情況。鄞州區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監管科副科長施兆波說,接下來將重點整治這一類違法行為:“對其違法行為已經立案查處。下一步,我局將組織力量對轄區內茶葉經營單位進行全面的排查整治發現類似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打擊,涉及到刑事犯罪將移交公安機關。”
記者臥底發現茶商賣茶以次充好,年份造假
牽出這樁違規事件的是寧波市民李先生一次買茶經歷。
在寧波橫石橋茶葉市場,市民李先生花了1200元買了一批龍井新茶,沒想到他的一個做茶葉生意的朋友喝了后,馬上就發現了問題。
“這個茶一聞,馬上就知道是陳茶。”

寧波橫石橋茶葉市場 記者發現這個線索后,邀請了一位業內人士,以購買新茶的名義來到高某的茶葉店,他又拿出了之前賣給李先生的茶葉開始推銷。
“新茶上的不多,沒幾斤了,我現在賣掉只剩下三斤、四斤茶葉了。”
當業內人士對這批茶葉的品質提出質疑時,高某立即改了口。
業內人士:“你這個鮮爽度沒有那么鮮啊。”
高某:“對對對。”
業內人士:“甜味是有的,但是鮮爽度沒有那么夠。”
高某發現遇到了懂“行”的人,話鋒一轉。
高某:“這么早的茶葉都是蓋棚的,它一顆一顆塑料布捂起來的,哪有這么早的(新)茶,這種茶已經反季節了。”
這次,這批茶葉從明前茶搖身變成了反季茶、大棚茶。而在此之前的一次交易中,高某已經承認這批茶葉就是去年的陳茶。
高某:“這是去年的明前茶,今年的本地的要過幾天(才上市)。”
記者繼續暗訪發現,高某聲稱的所謂“明前新茶”,全是陳茶烘焙后的“冒牌貨”。在沒有顧客的時候,老板會將這些陳茶放入一臺類似烘箱一樣的機器里,大約一個多小時后,拿出了烘好的茶葉。
高某:“聞一下香氣有沒有上來?很香啊,這個不會烤一烤就變色。”
正是通過這臺機器,陳茶在經過一段時間、一定溫度的烘焙后,本身的霉味會被驅散。陳茶搖身一變,成了新茶。
記者:“一斤能賣多少錢
店家:“七百元至八百元。”
記者:“不烤的話呢?”
店家:“不烤不好賣。”
這些去年陳茶經過烘焙后,價格幾乎翻了一番。短短幾天,這些高仿新茶被陸續加工出來。記者估算了一下,這批高仿新茶大約有三十斤,如果按每斤七百元的價格出售,老板可以獲兩萬多元。
臥底記者還發現,高某的兩家店在銷售鐵觀音時也有貓膩。鐵觀音俗稱 “老鐵”,等級越高,茶葉的品質越好,價格自然也就越高。但是記者發現,同一種包裝的濃香鐵觀音在高某的兩家店里等級和價格并不一樣。一種在總店里賣300元的紅色包裝的鐵觀音標明是三級茶,在分店里卻成了特級茶,價格也存在較大的差距。
記者:“這個也是特級的?”
老板娘:“嗯,特級它分好幾種的,特一特二的。”
記者:“你確定這個是特級的?”
老板娘:“確定,這個你放心,你自己喝喝也知道的。”
記者:“五百元一斤?”
老板娘:“是的。”
老板娘還向記者傳授了賣茶的套路,同樣的茶,對不同的顧客就要有不同的說法。
記者:“老板跟我說是三級的。”
老板娘:“嗯,是的。”
記者:“其實這個就是三級的茶?”
老板娘:“對的。”
記者:“那說成特級的沒關系嗎?”
老板娘:“沒事, 你能說成特特級也可以。反正只要合顧客的口味,你愛咋講就咋講。”
涉事茶商稱冤枉:“標準是我定的,又不是國家定的”
昨晚,中國之聲記者來到高某位于寧波市金鐘茶葉市場的店里,談到被立案查處,高某并不避諱。對于“陳茶冒充新茶”的說法,他認為自己有點冤枉。
高某:清明一過,都是老茶了。每家都有,只是多少而已。
記者:老茶當新茶賣,這還是有問題吧?
高某:那有什么問題啊?你要說有問題也可以說,沒問題也可以說,龍井的保質期是18個月。
而對于以次充好、同一等級的茶葉在兩家店售賣價格不一的說法,高某一直強調,定級沒有國家標準,價格由他決定:“首先要先符合你的口感,符合你的口味,你要說什么級別都可以啊。標準是我定的,又不是國家定的,我是企業標準。我看你順眼賣你300塊,看他不順眼賣他500塊,不行嗎?這又沒有標準。”
一位做了多年茶葉生意的人士表示,一般到了12月份,如果還有當年的茶葉,都會想辦法處理掉。商家一般不會主動賣陳茶給客戶,更別說冒充新茶。
茶商:不賺錢也會賣掉了。你要賣陳茶你必須要跟客戶說清楚,或者客戶要求要陳茶。
記者:你不能主動賣給他?
茶商:這怎么可能了,這就是行業自律的問題,但是有些人就破壞了。
這位人士表示,雖然這種情況在業內不是普遍存在,但廣大消費者在選購茶葉時還是要擦亮眼睛。寧波奉化林特總站茶葉專家、奉化曲毫創始人方乾勇也說,對于不法商家的一些卑劣手段,外行確實很難分辨,但細心還是能看出破綻:“最好用杯子泡一下,如果有陳味的、滋味比較淡的、沒有新茶那種濃度,那么也可以基本判斷這個是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