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找到靠譜代購已經成為一種必備生存技能”的時代,大概每個人都一樣,翻一翻微信,總能在好友列表里挖出幾個已然不記得什么時候添加的代購,不管是否買過他們的商品,是否屏蔽了他們的朋友圈,這幾個代購總是舍不得刪掉的——“萬一有一天我想買……呢?”
如果要將代購從業者細分成各類派別,除了“留學黨”“空姐”“海外華僑”,新生門派——“深圳學生港代”不得不提。
他們是足以列入“深圳十大現象”的特別存在:年齡尚小,靠著課余時間每周過關,在香港的各大商圈晃悠晃悠,就可以實現許多人“月入上萬”的夢想。
關于“學生港代”,人們總有些美好的遐想,這些年紀輕輕的學生,都是靠著什么“月入上萬”的?
新手階段:朋友圈的垂直交流模式
當一個學生的朋友圈開始出現大量圖文并茂的“境外新品安利”,也就意味著她(他)正立于代購行業的邊緣小心試探。
學生代購將自己推薦的商品掛在朋友圈,由顧客(最初通常都是親朋好友)自行挑選,然后通過私信溝通下單。顧客在微信內所面對的信息源只有朋友圈的文字、圖片,以及咨詢學生代購后得到的回答。
這一階段具有十分鮮明的“佛系”特點。
“你發在朋友圈里的東西,是有庫存的嗎?”我詢問一位正處于該階段的學生港代“二狗子”。
“不是,有人訂我再去香港買。”
“萬一香港沒貨了呢?”
“那就跟她(顧客)說沒貨了啊。” “二狗子”毫不猶豫地回答。
朋友圈就像學生代購的置物架,沒有聒噪的導購員,顧客自助瀏覽并從貨架上選擇商品。然而與電商平臺購物最大的不同是,顧客選擇商品后,還需要等待學生代購親自去香港買貨,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商品的明確定價,甚至連有沒有貨都無法確保。
Level UP階段:代購群的多人互動模式
隨著親朋好友的“口碑推廣”,微信里的客戶日益增加,達到一定數量后,學生代購建立了自己的“代購群”。
一個群可以維系起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
相似的問題只需要在群里回答一遍;要過港的時間也可以“@所有人”迅速地通知大家;更重要的是,群的出現意味著可以開始“購物直播”了——每次過港采購,都可以將一切所見所聞通過照片和文字即時發上群聊。群成員添加功能的便利也促進顧客主動“拉新”圍觀,實現更高效率的人際傳播。
然而代購群與朋友圈的真正區別在于氣氛,比起在朋友圈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自助選貨,代購群則是一個信息激烈碰撞的“角斗場”。
在群中,不再只是代購向顧客推銷商品,很多時候往往是顧客給顧客種草。
正如身處古時羅馬的阿斯潘多圓形劇場,不論坐在多么偏僻的角落,聲音都可以通過回聲共振傳遞給龐大劇場中的每一個觀眾。由于基數龐大,顧客之間的互動甚至會比港代與顧客間的互動還要頻繁。
“比小紅書上專業測評更打動人心的,是‘素人’的親身體驗。”擁有兩百多人代購群的學生代購“小機靈鬼”感慨道。
“群里的顧客大多都是彼此互不認識的陌生人,卻正因為這樣才特別信任彼此。”
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很好解釋。
第一, 因為陌生的顧客間不存在利害關系,也就不必猜疑對方說的話是否具有“誘導暗示”。
第二, 因為互不熟知,顧客往往會將自身與群中“看不見的其他人”進行類比,從而繪制出一幅整體群成員的“人設圖”,讓群中(除代購外)的每一個人成為“與自己一樣有著相似狀態的普通人”。
所以,當某位顧客正對一個商品猶豫不決,而群里立馬有人舉手發言:“我用過,這個東西還不錯!”
這位顧客總能緊接著得出結論:“那這件商品也會適合我的,買吧。”
實際上,無論是朋友圈階段還是代購群階段,學生代購在這兩種環境里都表現得特別“隨意”。
他們基本不會私戳你進行推銷,也不會打斷群友們對商品激烈的評頭論足,在賣貨時,更是表現出一幅“可有可無”的狀態。
“有些人剛剛加我,馬上自報一堆個人信息,‘我住哪里、這里氣候怎么樣、我是什么膚質、我平時用什么價位的產品’,然后要我針對她的情況給出適合她的護膚品。”學生代購“A魚蛋”吐槽道,“我怎么知道啊!又不是專業的美容師,很多產品也不清楚,所以就打發他們自己去查資料,或者問問群里的其他人咯。”
比起一口一個“親”的淘寶客服,學生代購的服務態度相差甚遠,可為什么大家還是更偏愛學生代購?
因為這種“隨意”恰恰成為網絡社會里顧客判斷“學生人設”屬實的最好證明,“學生人設”又恰恰意味著“東西便宜、不會坑人”。
“貨全必假。”長期購買代購商品的“WUR子”說,“那種你要什么都有現貨,沒有現貨也馬上幫你找到的,肯定不是真代購。”
踩過一大堆“甜蜜的陷阱”后,消費者變得不再相信十全十美的服務,學生代購冷淡的“無為而治”反而讓他們加倍安心。
“一人頂十人”的高效學習
可學生代購真的和他們所表現出的“隨意性”一樣,天天躺倒、無為而治嗎?
其實不然,每一個學生代購都是一位可以自己走完全套營銷流水線的大師。
從最開始的建號拉新、活動策劃,再到后來的社群運營、提升留存率……一個學生代購扮演了整個購物流程中從會計、買手、物流到策劃、運營、客服等多種角色。
“做了代購之后,每天都想找傳播學院、管理學院的同學請教些營銷手段。”身為理科生的代購“二狗子”說,“前不久為了做一個優惠活動海報,我閱讀了許多電商案例,還自學PS排版。做港代讓我變得從未有過地好學。”
“雖然在答復客戶時實事求是,但也不能‘一問三不知’,我無時不刻都在刷小紅書、淘寶還有香港各大商場信息,大量地做功課。”
線上的無為而治與線下的十萬馬力形成鮮明對比,實際上,正是因為線下的大量努力,才成就了線上看似“隨意”的對答如流。
“90%以上的工作都是通過手機完成,特別是在香港采購時,多線程多任務操作非常多,如何最大地提升多人同時間溝通的效率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代購“高蹦蹦”說。
“所以我現在用訊飛語音輸入法、pin的關鍵詞提取、Meteor Swipe的應用秒切……這些工具讓我能夠一邊挑貨一邊查資料一邊向群里發直播一邊和十幾個人聊天還能同時記錄信息和賬單。如果你還知道有什么好用的效率APP,請推薦給我。”
我們為什么喜歡學生代購?
1. 由于如今網絡環境中消費者的偏好轉變——“陌生人 > 專業人士、冷淡自助服務 > 熱情推銷服務”,給大量學生代購帶來了天然的人設優勢。
2. 學生代購的自學積極性以及對效率技術的充分使用,使得他們可以分飾多職,僅憑短短的課余時間完成從前需要一個團隊運轉的事情。
隨著“種草”、“拔草”等一系列購物網絡語的風靡,“代購”不僅成為了青年人群體不可缺少的在線消費渠道,也成為了部分學生們業余收入的重要來源。對境外商品“悄悄窺視”的向往,是代購長期存在于微信的基礎。選代購需要身經百戰的智慧,做代購也同樣需要一套復雜而完整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