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我是一個多心大、多陽光、多快樂的人呢,就因為這兩個月的時間,我希望能用我的死來整治一下網貸。”今年7月,王女士留下了這段話后,選擇跳樓自殺。而造成這起悲劇的,正是令人深惡痛絕的“套路貸”。
深陷“套路貸” “網紅”被逼跳樓
網名“爆頭-花姐”的王女士在網絡上有近三萬名粉絲。她在最后的留言中寫道:人這輩子千萬不能走錯路,一個小小的、看似隨意的決定,會讓你深深進入套路,越陷越深,到名聲受損、朋友失信,每天不敢上班躲在屋里以貸還貸,最后上不了岸。兩個月的時間,幾千變成幾十萬。人做錯了事就要受到懲罰,請大家記住我陽光快樂的樣子,珍愛生命、遠離“套路貸”。我這輩子沒干過一樣像樣的事,希望我能挽救跟我一樣的人。
今年7月,深陷“套路貸”不能上岸的王女士,極端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呼吁社會整治“套路貸”。
兩個月時間,借幾千變成了幾十萬,王女士是如何被套路的?她的經歷我們已無從知曉。另一位“套路貸”受害人方女士,給記者講述了她的遭遇。
兩個月內貸款從1500元變成50萬
與王女士類似,遼寧大連的方女士今年年初手頭緊張,在社交平臺看到貸款廣告顯示“無利息、無抵押、放款快”,便下載安裝App后開始注冊。平臺需要填寫姓名、上傳身份證正反面照片、進行人臉識別,再輸入手機號、手機運營商服務密碼等,方女士都按要求一步步操作。“我第一次借的沒有那么多,借了兩三個App。第一次借2000塊錢,到手可能只有1400元,利息是600元錢/7天。然后我上另外一個平臺借2000元錢來還錢,但是另外一個平臺到手只有1400元,還得再申請一個1400元,這樣的話是2800元,才把第一個這2000元錢給還上,F在我手機里可能有100多個小貸App,連本兒帶息一天我要還一萬多。”
每天要還上萬元,方女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小貸公司在不停打電話催她還款的同時,還會用短信、微信等形式給她推送其他小貸App的鏈接,讓她繼續去新的小貸平臺借錢還款。
方女士說,后來很多小貸平臺就不再給她放款,要么降低額度一次只借給她1000元,實際到手600多元,這樣她根本不可能再靠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來堵前面的漏洞。方女士告訴記者,從最開始借1500元到欠各種小貸平臺50多萬,只有兩個月時間。
借2500一個月后還有4萬沒還清
小史和妻子都是90后,兩人在徐州開了一家美甲店,雖然收入不高,但日子過得也算開開心心。但沒想到的是,最近因為一筆還不清的網絡貸款,讓夫妻倆吃不好睡不香,特別是小史的妻子剛生了孩子,情緒受到很大影響。
原來今年8月初,因為要還信用卡,小史的妻子通過一款手機APP貸了2500塊錢,可實際到款卻只有1950元,余下的550元屬于服務費和利息,還款周期是一個星期。
一個星期后,因為沒有多余的錢歸還,原先的APP平臺向小史的妻子推薦了另外兩個平臺,讓她借錢把之前的2500元還上。借款流程也十分簡單,只需填上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直接貸款。
“下載了之后,貸出來還之前的錢,一個一個地填,填得越來越大。”到了今年9月3日,小史的妻子先后下載了30多個網貸APP,專門用于借款和還款,拆東墻補西墻。
“到手1500元,我們連本加利還3000元,就這樣來回還。”小史說,這些網貸APP平臺賺的就是高額利息和逾期費,一旦到期不還錢,有的平臺一天就要收取500多元錢。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夫妻倆已經千方百計地還了4萬多元,目前依然還有4萬多元欠款未還清。借貸平臺時常打來電話騷擾,催收欠款,還說各種侮辱性的話,讓夫妻倆很崩潰。
由于實在還不清欠款,小史每次接到催款電話,都表示要報警。沒想到借貸平臺的工作人員態度囂張地表示,他們不怕報警,還說自己放的就是高利貸:“我們是高利貸,利息就是高的啊,不合法怎么了,本來就不是正規的啊。”
系統商一條龍服務 運營855個小貸App
“套路貸”的最終目的是把上鉤者榨干吃凈,洗劫他們和父母、親友的資產。對此,黑龍江七臺河警方進行了全方位偵查,他們發現很多小貸App都來自一個名叫“阿爾法象”的系統開發商,它的運營主體是天科安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阿爾法象”系統平臺專門為網絡“套路貸”研發,最高時該平臺同時有855個小貸App上線運營,為資本方也就是小貸公司提供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小貸公司只要以每年48800元、78800元、98800元、20萬元不等的價格租他們的系統,就可以量身定制“套路貸”App。
同時,平臺還為小貸公司介紹推廣方、催收方,并負責對接多家數據公司,大肆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為小貸公司提供貸前審核、貸后催收等支持。各個環節彼此咬合、勾結從中漁利。
小貸App注冊設套 個人信息全泄露
受害人已經自殺身亡,他的父母及親友、同事等還在被“套路貸”團伙打電話逼債。警方核實,僅“阿爾法象”系統內,就有76000多人被催收,數十人疑似被“套路貸”催收自殺身亡。
那受害人的個人信息是如何被套路貸團伙獲取的呢?
首先直接來自受害人注冊小貸App時填寫的內容。以“隨你花”這個小貸App為例,要填寫的申請資料有6項,包括姓名、身份證、手機運營商授權、淘寶授權、手機通訊錄、定位。如果不完成這個步驟,便無法進行借款。
同時,他們也會利用爬蟲技術在500多家網站非法爬取公民的個人信息,包括公民身份驗證信息、電信運營商通話詳單、電商數據、公積金、社保信息、學歷信息、外賣信息等。
全國打掉“套路貸”團伙147個
針對“套路貸”犯罪的種種亂象,公安部網安局從“阿爾法象”等線索入手,深挖網絡“套路貸”犯罪各環節,組織全國公安機關,以集群戰役的方式嚴厲打擊此類犯罪。
自9月1日以來,各地網安會同刑偵部門收網打掉團伙147個,抓獲嫌疑人1531名,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98名,鏟除了一批幫助犯罪的技術服務商、數據支撐服務商、支付服務商。
5省市宣布全部取締P2P網貸業務
今年10月以來,湖南、山東、重慶、四川等地宣布取締轄內全部P2P網貸業務。
12月13日,河北省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河北省網絡借貸風險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告》稱,全省未有一家開展P2P網貸業務的機構完全符合有關規定。對行政核查不完全合規以及未納入行政核查的所有開展P2P網貸業務的機構均屬違規經營,全部依法依規予以取締。
律師提醒:遭遇“套路貸”可報警并暫停還款
律師說,國家嚴打的“套路貸”定義為:一般7天到14天歸還貸款金額,周利息達到了驚人的20%到30%,年利息甚至可能是本金的十幾倍,遠遠高于受國家保護的36%的年利息,嚴重違法。
“套路貸”還有個特點,對方一般不采用向法院起訴的方式來追回款項,而是通過其他違法收貸的方式來收取貸款。
律師提醒,用戶應通過正規的金融機構借貸,勿輕信無金融資質的個人、公司以及五花八門的借款平臺,借款時要保留日期、聊天內容、轉賬記錄等有效信息。如果碰到上門潑油漆、電話騷擾等暴力催債行為,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并暫時停止歸還未還的款項。
“因為未還的款項里可能包含了高額的利息,高額的利息可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律師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