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因疫情延遲4個多月的3·15晚會正式播出。晚會中,嗨學網退費難的營銷繼消費黑幕曝光。
本刊一直在關注“嗨學網”的相關投訴,早在今年2月,中國質量萬里行《嗨學網引發集體投訴:條件不夠“造假”湊 退費艱難》一文曾引發熱議。
報道發出后,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又陸續收到了數百起針對嗨學網的投訴。此后,中國質量萬里行根據消費者投訴連續對“嗨學網”進行曝光。
據悉,涉事公司為北京嗨學卓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經查詢,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法定代表人呂某,注冊資本1000萬元,實繳0元。
更甚的是,無論是嗨學卓奧還是嗨學網,都曾多次因為廣告違法而遭到當地職能部門處罰。其中,嗨學網因廣告違法行為遭處罰5次。
與此同時,記者從裁判文書網查詢得知,嗨學作為被告方因合同糾紛的判決文書就多達十余條。結合裁判文書網中的案例,和受害人王先生的被騙經歷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學員的被騙過程的套路基本一致。
在某份裁判文書中,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指出:培訓教育機構應秉持教書育人理念,認真嚴謹對待知識,尊重學員坦誠相待,避免功利目的及誘導言論。同時,學員應以學習為目的,考試為目標,理性甄別課程,強化法律意識,審慎作出選擇。
無論是投訴還是判決,都像是一面鏡子,能直觀的看到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而妥善處理又能幫助企業積極挽回口碑。前方銷售員為了賣出本身不符合學員課程,撒謊、敷衍甚至消失,后方處理投訴如此更是“打太極”,“嗨學”已成為布滿白蟻之堤。身處風暴中心的嗨學,早已背離了自己作為培訓機構的初衷。
關于嗨學受害人維權事件,《中國質量萬里行》將持續關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