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成倍增長,從數據上看發展迅猛,但是由于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概念及性能仍然模糊,認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出遠門配套充電設施跟不上?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充換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環節,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的一個重要支撐。
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雙向能量互動。加強高循環壽命動力電池技術攻關,推動柔性配電網絡建設升級。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放電、電力調度需求,綜合運用政策及經濟性手段,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雙向能量高效互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提高電網調峰、調頻和安全應急等響應能力。
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9月,全國累計建設的充電站達到4.2萬座,換電站也達到了525座,各類充電樁達到了142萬個,車樁比約為3.1:1。
“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總體上看,相比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規模,充電設施建設發展仍然還是感覺有點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還是感覺到有點滯后。需要加大建設力度,優化結構布局”
辛國斌介紹,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這次《規劃》也作了明確的部署,對于發揮新能源汽車分布式儲能優勢,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用電成本,提高電網調峰調頻和安全應急響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推動中還需要完善標準法規,加快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后續我們會同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加強高循環壽命的動力電池,高性能雙向充放電等技術的攻關,加快V2G接口、車網互動等標準體系的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V2G應用示范,來積極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辛國斌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信部將配合能源局等部門落實好《規劃》提出來的任務,加強與城鄉建設規劃、電網規劃及物業管理等的統籌協調,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同時要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推動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與統一結算,來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提升用戶的充電體驗,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
辛國斌特別強調,其實每一輛新能源汽車都是一個智能的移動終端,都是一個儲能單元,都是一個新的數字空間。
“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因為我們國家的電網建設應該說是非常完善的,我們到了一些鄉村,幾乎都是實施雙回路保障,但是也并不是說我們發展這種分布式能源就沒有意義,在我們的一些邊遠地區還是非常有用的,特別是在我們遇到一些重大的、突發的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每一輛新能源汽車其實都是一個應急的電源”
“我們講實際上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仍然還有很多痛點和堵點,大家都知道我們一些老舊小區充電樁進去是有很大困難的,有一些地方即使是充電樁可以進去,但是原來的電力設施容量不足,需要擴容,這些都給充電樁充電設施的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辛國斌說,“還有一個概念,有一些消費者或者是居民出于對安全問題的考慮,也對充電樁建設提出了一些異議,所以我們還有很多痛點、難點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