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美團首次回應反壟斷法。在此之前,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規定“大數據殺熟”行為或被認定為壟斷。
時隔不到一個月,美團先后遭遇了“殺熟風波”以及“反壟斷訴訟”。
12月14日,網友“漂移神父”發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曝光自己遭遇了美團會員“殺熟”行為,開通會員后配送費比非會員貴了4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積怨已久的網友們紛紛吐槽自己也遭遇過美團殺熟,“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話題瞬間登上熱搜榜。
美團回應稱,配送費的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屬定位緩存偏差所致。對于這一解釋,網友們認為美團是將原本的“殺熟”行為踢皮球給技術問題,在侮辱大家的智商。
而真正刺痛網友們的是來自會員待遇的“欺騙與背叛”,一直以為的會員待遇卻還不如非會員好,不知道被商家偷偷割了多少韭菜也渾然不知。
“殺熟風波”未平,因取消支付寶渠道,美團又遭遇反壟斷訴訟。
12月28日,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美團遭遇反壟斷訴訟,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已立案審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民事案件受理通知書(2020)京73民初888號顯示,王某訴被告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受理條件,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決定立案審理。值得注意的是,該落款時間為2020年10月29日。
今年7月底,有媒體報道稱,部分用戶在使用美團支付時發現,美團月付和銀行卡支付占據優先位置,微信支付、ApplePay也在支付選擇列表上,只是不再顯示支付寶支付。王某的訴訟,正是針對7月底的這次事件。
網友們對此事看法認為,互聯網幾家頭部支付都應該打通,比如淘寶何時能微信支付?微信里何時能打開淘寶鏈接?
“反壟斷”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反復提起,已成為2021年經濟工作的關鍵詞之一。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12月16日至18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此前,監管部門對平臺企業反壟斷監管力度已在加強。例如,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閱文、豐巢違反反壟斷法作出頂格處罰。12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清華大學法學院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張晨穎表示,回顧2020年,我國反壟斷執法力度持續加大。除了對三個互聯網平臺企業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的違法行為予以頂格行政罰款外,還查處多起有關燃氣、水務、原料藥等與基本民生息息相關的壟斷案件。
在專家看來,2021年反壟斷高潮將至。互聯網、金融、民生等重點領域反壟斷監管將加碼,反壟斷法律制度體系也有望加快落地。
實際上,市場監管總局近一段時間內一系列監管動作,著力點之一也是解決這些癥結。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數據使用管理的規范,互聯網平臺企業的“數據霸權”和“殺熟”行為將得到抑制。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這是相關職能部門貫徹落實“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具體體現,也釋放了加強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了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幸和觀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