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對在線教育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各個平臺展開的“燒錢”大戰,加上賣力的廣告營銷,販賣焦慮的同時,過于“同質化”的內容,也讓不少家長感到擔憂。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42億,占網民整體的34.6%。
目前,中國的教育培訓機構數量已達20萬。調查顯示,國內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8.3%。2020-2025年間,隨著二孩年齡增長至學齡兒童,教育培訓市場規模平均增長率將穩定在15%左右,預計到2025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將達7.5萬億元。
火熱的在線教育,是否被當成了平臺賺錢的一門“生意”?
艾瑞咨詢《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5.5%,達2573億元。2020年教育行業累計融資1164億元,在線教育融資金額1034億元。
拿作業幫和猿輔導來說,據天眼查顯示,兩家在2020年分別獲得了23.5億美元和32億美元的融資。
除此之外,去年,在一些垂直賽道上,1對1在線英語培訓平臺“阿卡索”獲得1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少兒思維培訓平臺“豌豆思維”完成由軟銀領投1.8億美元的C輪融資,刷新了賽道單筆融資的金額紀錄;兒童數學思維教育平臺“火花思維”在2020年先后獲得三輪融資,累計金額達2.8億美元;少兒編程教育平臺“編程貓”則已斬獲13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
瘋狂“燒錢”投放給企業帶來的是巨額虧損。據統計,2020年全年,資本向在線教育領域輸入了近150億美元,但在線教育的收入只有幾百億元人民幣。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猿輔導的營收分別為1.2億元、2.4億元、18億元和36億元,據36氪消息,猿輔導去年營收超過100億元。但猿輔導的百億營收,是憑燒錢擴張拿到的,其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不得不讓人打一個問號。據此前媒體報道,一位猿輔導內部人士稱,公司去年預測2020年虧損為20億元,實際數據將更高。
網易旗下教育品牌網易有道2020全年凈收入達31.68億元,較2019年增長142.7%。不過,多項業務超100% 的增長并沒有讓已連虧多年網易有道扭虧為盈,反而一年比一年損失慘重。財報數據顯示,網易有道2017年凈虧損額為1.64億元;2018年凈虧損額為2.09億;2019年凈虧損額為6.02億元;2020年凈虧損17.53億元,同比擴大291%。
不少企業為追求“規模效益”,長期燒錢爭奪用戶、品牌營銷、賣課賣硬件來搏增長,導致市場獲客成本變得越來越高,形成企業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的市場怪像。
過去的2020年,不少在線教育品牌“倒閉和爆雷”。
2020年9月,在北京經營多年的橄欖球培訓機構巨石達陣被傳出停業的消息,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辦公場所已經人去樓空。當時學員家長組織的維權群已達2000人,涉及金額超千萬元。值得關注的是,巨石達陣官方公眾號曾于2020年9月先后兩次發布推送消息指出,“巨石沒有死,請大家放心”。
2020年10月,多家媒體報道,優勝教育北京多家門店相繼關門。除了北京,天津、上海、沈陽等地優勝教育部分校區也相續關停。學生無課可上,家長討費無門,老師已被欠薪數月。但優勝教育創始人陳昊一直強調:“優勝教育沒跑,我們還沒倒下,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事實上,優勝教育一直被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提示投訴較多而且解決率低,提醒消費者謹慎選擇。
除此之外,2020年中,還有IT兄弟連倒閉、橘子練琴、明兮大語文停運,學霸君破產等各式各樣的情況。
在這場淘汰洗牌當中,活下來的平臺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行業仍處在高速變化的時刻,多數公司都處在跑馬圈地和精細化運營之間。
今年寒假期間,各大機構紛紛開啟“搶人”模式,不少機構以低價為噱頭引家長“入網”。在聲勢浩大的宣傳中,上課的都是“名師”,效果都是“提分明顯”,幫助孩子“實現假期彎道超車”。但實際上,不少機構的老師資質存疑,課程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老師無心授課,而是一門心思做銷售。
業內人士認為,在線教育機構種種亂象的背后,是資本的狂飆突進,以至于教育性越來越弱,資本性越來越強。
人民日報此前評論在線教育莫成“流量生意”,只有認清在線教育的本質是教育,而不是“在線”的形式、“資本”的收益,才能促使這一行業回歸教育發展的正軌和初心,以更多資源投入到教學研發上,用硬實力換得好口碑、贏得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