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餐吃到異物?保健品成分含量不達標?買的進口食品,標示內容中英文不一致?……遇到這些“消費坑”怎么辦?律師的專業解答在這里:
1.給寶寶買的東西有有害成分,該怎么辦?
消費者:我給寶寶買了一盒手指餅干,發現里面有一種有害于人體的成分焦亞硫酸鈉,我該怎么辦?
律師:焦亞硫酸鈉是不允許放到兒童食品中的,這屬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向商家或經營者主張10倍的賠償。如果造成損失,則除損失之外,還可以要求三倍的損失賠償額。
2.外出就餐吃到異物,該怎么辦?
消費者:最近,我去吃刺身,吃出了綠色異物,我該怎么辦?
律師:這種情況是屬于《食品安全法》里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向商家去主張價款的10倍進行賠償。
3.新購買的保健品與以前的口感有差異,該怎么辦?
消費者:最近我買了一盒鈣咀嚼片,吃起來卻感覺跟之前不一樣了,我該怎么辦?
律師:消費者如果懷疑鈣的含量不夠,那么可以去相關機構去檢測,如果檢測出來鈣的含量跟它標注的有差異,就屬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向商家去主張10倍的賠償。
4.保健品未標注不適宜人群,該怎么辦?
消費者:我想給長輩和小朋友買瓶魚油,但發現魚油上沒有標注是否適合老人或者孩子吃,我該怎么辦?
律師:保健品和藥品必須標注適宜人群,沒標注就屬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向商家或者是廠家主張10倍的賠償。
5.買到三無產品,該怎么辦?
消費者:我在商場買了一袋營養品,回家之后一吃發現不對勁,然后再仔細一看,上面像生產日期,還有聯系方式,還有生產的地址都沒有,向商場要求索賠。但是他們卻拒絕了,說沒對我的身體造成傷害,所以不能賠償,我該怎么辦?
律師:這種情況是比較典型的三無產品,屬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向商家主張10倍的賠償。沒有造成損失就不給賠償,這是沒有道理的。依據法律規定,只要銷售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就該給十倍賠償;如果造成損失,則除損失之外,還可以要求三倍的損失賠償。
6.進口食品無入境檢驗檢疫證明,該怎么辦?
消費者:我買了個進口食品,卻發現它沒有相應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證明,我該怎么辦?
律師:對于進口食品,我國海關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這種沒有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證明的產品,有可能是走私的,可以向海關部門舉報,另外可以向商家要求價款的10倍賠償。
7.進口食品中英文標示內容不一致,該怎么辦?
消費者:我買了一盒進口巧克力餅干,發現中文和英文外包裝標示內容不一致,但是我又沒有吃,沒造成損害,我該怎么辦?
律師:像這種外包裝中文和英文內容不一樣的進口食品,可視為不符合安全質量的食品,可以主張10倍的賠償。如果商家拒絕賠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向當地的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對其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