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課外培訓如井噴式增長。隨之而來的,則是教育培訓類投訴數量逐漸增加。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教育培訓”類投訴數量激增,達六千余條,投訴對象涵蓋多家知名教育培訓機構等。
校外培訓飛速發展
校外培訓經過十幾年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校外教育的詬病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全民參與”校外培訓,給學生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從而加劇了教育不公;其次,校外培訓給學生帶來沉重不堪的學業負擔;第三,補習機構野蠻生長,對全日制學校的教學秩序造成了沖擊。
盡管學界對校外培訓進行了一些探討,但校外培訓在過去很長時間里都游離于各項教育治理和改革政策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校外培訓的參與情況、提供者、培訓內容和形式、培訓效果等都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前,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曾在北京共同發布《中國教育新業態發展報告——基礎教育》。調查顯示,從家庭背景來看,不管是學科補習還是興趣拓展類培訓,隨著家庭經濟實力的增強,學生的校外培訓參與率均隨之上升。同樣,隨著父母學歷的提高,學生校外培訓的參與率也隨之上升。
無論是從校外培訓的參與率、參與時間還是從培訓支出都可以看出,家庭在選擇校外培訓方面,主要以學科補習和應試為主。除學科補習外,近年來興趣拓展類的培訓正在成為校外培訓行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內容包括藝術、體育、科創、生活技能等。
知名培訓機構接連關門
受疫情影響,去年不少線下培訓機構資金鏈斷裂,頻頻爆雷。最近的一起是老牌教育連鎖機構優勝教育,全國多所校區接連關閉,眾多家長遭遇退費難題。
據相關媒體報道,僅北京廣渠門校區應退學費總額已超過900萬元。若以此估算,優勝教育的資金窟窿恐怕比想象中要大。
為了讓孩子上大學,有的學生家長甚至變賣了唯一的住房了交學費,從頭到尾交了三四十萬元,承諾隨時退,最后誰都不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稱,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于企業本身的決策失誤,把教育教學的工作轉成資金籌集的工作,培訓變成籌資平臺。這樣它有可能很快獲得很多資金,但是也可能很快資金枯竭,風險大大增加。
國務院發布校外培訓風險提示
針對近期仍有部分培訓機構無資質、無證照開展培訓活動,還有部分培訓機構以充值優惠、買多送多等方式,誘導家長一次性繳納超期高額培訓費用的情況,為避免“退費難”和培訓機構“卷錢跑路”造成經濟損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3月23日發布校外培訓風險提示。
1.選擇有資質的正規培訓機構。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提醒廣大家長,給孩子選擇培訓機構和繳納培訓費用時,務必首先確認該機構是否具有相關資質。正規校外培訓機構須持有《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等證照,并張貼在培訓場所醒目位置,且按照辦學許可證審批的培訓項目來開展培訓業務。廣大學生家長可通過“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網址:http://xwpx.moe.edu.cn,或直接點擊文末原文鏈接)查詢有資質的正規培訓機構名單。
2.不要一次性繳納超期高額費用。
不要盲目聽從銷售人員的優惠推銷或打折許諾,不要一次性繳納時間跨度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以免遇到培訓機構倒閉或者卷錢跑路,造成經濟損失。如有機構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請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投訴舉報。
3.妥善保管好培訓合同及發票。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還提醒,簽訂培訓合同時,盡量選用教育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如選用其他版式合同的,對培訓內容、質量承諾、培訓期限、收費金額及退費標準與辦法等條款,要逐項逐條審閱確認。要在簽訂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規發票或收據。要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據等資料,以作為維權憑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