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南、深圳、重慶、山西太原、海南海口、福建莆田等多地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消費維權數據顯示,教育培訓消費投訴頻發。
浙江:教育培訓類投訴頻發
4月20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對外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消費維權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悉,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共接收消費類投訴舉報28.09萬件,其中,投訴19.34萬件,占比68.85%,按時辦結率為94.56%;舉報8.75萬件,占比31.15%。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6億元。
從浙江省第一季度的投訴情況來看:售后服務、質量問題、廣告問題、合同問題、不正當競爭、食品安全問題投訴成為一季度投訴熱點。教育培訓類投訴頻發。浙江2021年第一季度共受理教育培訓類投訴0.4萬件,占投訴總量的2.1%。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經營者對培訓效果、師資力量、機構資質、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宣傳與實際不符;經營者配套設施不全、頻繁更換教師、培訓課程安排不到位,服務態度欠佳;付款后退費難,經營者收取高額違約金等。
湖南:教育培訓服務等投訴量大幅提升
4月7日,湖南省消保委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湖南省消保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根據湖南省消保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1年第一季度全省消保委組織共接待消費者來訪和咨詢9078人次。受理消費者投訴7992件,解決7774件,投訴解決率97.3%,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22.4萬元。
2021年第一季度,湖南消費者的投訴集中在質量、售后服務、合同問題等方面。從服務大類投訴分析,2021年第一季度湖南省消保委組織共受理服務類投訴3396件。其中:生活、社會服務類1186件,占服務類投訴總量的34.9%,位居服務類投訴第一。其中,教育培訓服務、保險服務、衛生保健服務投訴量大幅提升。
深圳:在線教育、“打卡返現”“低價撿漏”“任意住”等問題成熱點
4月15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投訴分析報告顯示,一季度,教育培訓等6個行業投訴量同比增幅超過70%,消費投訴熱點集中在在線教育、“打卡返現”“低價撿漏”“任意住”等問題。
數據顯示,深圳市消委會2021年第一季度共收到投訴36723宗,與上年同期的50019宗同比下降26.58%。預付式消費問題依然突出,教育培訓仍是預付式消費投訴的重點領域。2021年第一季度,深圳市消委會共收到預付式消費投訴5597宗,同比增長78.88%。預付式消費投訴量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為:教育培訓、健身、美容美發。
在線教育市場良莠不齊,存在商家虛假宣傳、教學質量有待提升、退費難等問題。有消費者投訴稱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荔枝微課)的“蘭心變現營”線上課程,商家提供的錄播課教學質量差、商家承諾提供老師一對一點評指導服務,實際上存在錯評、不評、格式化點評等現象。
為吸引消費者購買,部分銷售閱讀器、學習機、在線課程的商家推出“打卡返現”促銷活動,消費者反映商家擅自變更打卡規則、增加打卡難度、完成打卡后不返現等各種問題。
有消費者就表示,其購買深圳市比巴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的比巴智慧學習機,參加“賀新春0元購”打卡活動,按照活動規則完成了朋友圈打卡任務,商家卻以設置“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為由不予返現。
重慶:教育培訓成為消費維權的“痛點”
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今年一季度投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食品類投訴最為突出,共693件,占商品類投訴總量的25.7%,同比增長175%。教育培訓類投訴120件,同比增長66.6%,其中涉及退費糾紛的投訴87件,涉及關門停業、卷款跑路的投訴30件。教育培訓類投訴成為了消費維權的“痛點”。
在120件教育培訓類投訴中,從培訓的方式來看,涉及線下教育培訓的投訴84件,涉及線上網絡教育培訓的投訴36件。從培訓的內容來看,涉及早教、聲樂、舞蹈、書法等非學科類教育培訓的投訴61件,涉及注冊會計師、消防工程師、心理咨詢師、成人自考等職業教育培訓類的投訴53件;涉及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類教育培訓的投訴6件。從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來看,涉及預先繳納教育培訓費后退款困難的投訴87件,占總量的72.5%;涉及教育培訓機構關門停業、卷款跑路的投訴30件,占總量的25%;涉及教育培訓機構擅自變更培訓地點的投訴2件,涉及培訓老師打罵學生、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權的投訴1件。
2月24日,江北區消委會接到消費者王女士投訴稱,她于2019年12月22日在金寶貝早教機構為孩子報了為期3年的早教課程,一次性繳費2.37萬元,后因金寶貝早教機構教師流動性大、課程安排不合理等原因,要求退還剩余的培訓費用,但金寶貝早教機構以“已上了一半多課程不予退款”為由拒絕退款。
江北區消委會調查了解到,金寶貝早教機構提供的格式條款約定“課程上三分之一退款一半、上一半退款三分之一、超過一半不退款”,這一條款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屬于“霸王條款”,且一次性收取長達3年的課程費用,違反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規定。江北區消委會依法要求金寶貝早教機構退還消費者剩余培訓費9000元,同時,將這一涉嫌違法的案源線索移交給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山西太原:教育培訓服務問題多糾紛難解決
山西太原市消費者協會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消費投訴熱點。生活服務消費投訴明顯增加,培訓服務、電視購物、互聯網服務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因素。
教育培訓服務行業存在的問題非常突出,如培訓機構轉讓,或關門停業,或者受其他因素影響無法正常開課,從而給消費者造成一定的損失。
案例:劉女士2020年末為女兒報名參加某早教中心與“灰姑娘”舞蹈培訓合辦的培訓班,繳納了10440元費用。由于培訓班遲遲未能開課,工作人員讓劉女士女兒試聽其他特色課程,可是孩子對許多課程不感興趣,劉女士提出退還剩余費用,早教中心只同意退還30%的費用。經太原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多次與對方協商調解,最終同意給消費者退6198元。
海口:部分被訴教育培訓經營者已被列入異常名錄
4月20日,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刊登了2021年第一季度消費投訴信息公示。第一季度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受理培訓類投訴共計287件,占辦件總量的0.86%,已辦結284件,辦結率98.95%。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長時間無法取得資格證書、因個人原因不愿繼續培訓、未能履行合同約定、培訓質量問題、經營不善倒閉或遷離原址等各類原因要求退款;取得資格證存在問題等等。
該網站信息顯示,近年來,各式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一部分是為了迎合部分家長需求,以快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為名的校外培訓班,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廣告讓家長們眼花繚亂,極易在教育培訓機構推銷人員的鼓動下盲目消費;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求職者會選擇參加職業培訓使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而當下培訓機構素質參次不齊,極易引發消費糾紛。
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省莆田市關于預付式消費的投訴占服務類投訴37.46%,消費投訴主要集中在娛樂、健身、美容美發、教育培訓等消費領域,反映的突出問題仍然是商家關門、倒閉或者轉讓,終止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以及無法實現預先承諾的服務內容等。
針對教育培訓中預付式消費糾紛,莆田市市場監管局召開校外培訓機構集中約談會,聯合荔城區、城廂區市場監管局,約談了5家校外培訓機構,督促這些具有辦學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能夠充分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增強主體責任意識和誠信經營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爭創行業標桿。
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教育培訓消費者,第一,無論參加職業技能還是校外培訓班均要有針對性,而且要理性選擇培訓機構,勿輕信廣告宣傳,注意核查培訓主體資格和辦學資質。第二,在選擇培訓機構和課程時,一定要同培訓機構簽訂合同,將教學內容、教學時間、課時費用、資料費用、教師資質、教學場地、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內容在合同上明確寫清楚,注意收集、妥善保管好維權依據,以便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第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根據相關證據與經營者協商解決,也可撥打相關投訴部門熱線進行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