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信詐騙層出不窮,很多人深受其害,這其中也不乏求職者。在一些所謂網絡兼職的背后,卻隱含著詐騙分子設下的層層圈套。
網上兼職要小心
前不久,一條網絡平臺上的招工信息,引起了江蘇淮安市民李先生的興趣。工作很簡單,就是在家里包裝牙刷、塑料勺這些小東西就可以掙一點手工費。這個工作正好適合自己賦閑在家的妹妹。
按照網上提供的聯系方式,李先生與一名女子取得了聯系,她要李先生先交696元的押金,然后她把手工活的原材料郵寄給李先生。
2020年2月28日中午12點多,李先生通過微信向對方轉了696元押金。錢轉出去沒多久,李先生就發現聯系不上對方了。意識到受騙,李先生立刻到派出所報案,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民警根據李先生提供的支付賬戶,迅速鎖定了一個名叫王某霞的嫌疑人。
2020年3月11日,辦案民警在淮安市郊區的一戶農家,找到了騙走李先生錢的嫌疑人王某霞。王某霞對騙走李先生696元押金的事情供認不諱,并且承認,她實施詐騙的對象多達百余人。而且她認識多個在網上以招工為名,收取代理押金詐騙的人。
這些人絕大多數和王某霞一樣,都是利用各種社交軟件發布手工兼職招工廣告,然后通過收取應征者的代理押金來獲取不法利益。當受害人在交納了押金之后,就領到了第一次任務。任務往往非常簡單,就是做做小手工進行包裝,比如安裝圓珠筆芯,做好的手工活郵寄到指定地址后,她們就領到了第一筆勞務費。
隨后,她們就接到了第二次任務,要求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一幅一米左右的十字繡,但這一次的任務幾乎不可能完成。按照約定,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就拿不回之前交的代理押金。這個時候,就會有工作人員為受害人指點新的財路。
受害人被洗腦后,一旦有意成為代理,這些人就會被拉進另一個群,由組長進行培訓。抱著挽回損失的想法,很多受害人轉變成了拉人頭騙錢的“推薦代理人”。她們在社交媒體賬號中廣撒網,爭取更多在家帶娃的“寶媽”入局。
在完成初步取證后,2020年3月19日,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抽調100余名警力,奔赴全國16個省市,對這個電信詐騙團伙展開集中收網。在這次行動中,警方共抓捕42名涉嫌以招工為名實施電信詐騙的嫌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寶媽”。不少嫌疑人,還是曾經的受害者。
這些受害人的上線成某和古某在2018年左右,她們就遭遇過類似的電信詐騙陷阱,被嫌疑人發展成為代理后,發現非常賺錢,于是決定自己出來單干。而部分受害者都沒發現這是一個陷阱。如果有受害人覺得懷疑,提出退還代理押金時,嫌疑人就以拖字來應對。實在拖不下去就一“踢”了之。
經查證,全國陷入這場招工騙局的共有8000多人,涉案資金高達500多萬元。目前本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
刷單賺錢都是騙局
河南汝陽的張女士2019年被網上的一則兼職刷單廣告所吸引,就是電商付款,請人假冒顧客,通過虛構交易的方式提升網店的銷量和排名,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光顧。
張女士覺得動動手指就能賺錢簡直太輕松了,她支付了149.6元,買了一件衣服,沒過幾分鐘,對方就把本金和傭金轉給了張女士,并且傭金還多給了7元;接下來,張女士又支付了743元,買了一個小電器,過了幾分鐘,60多元傭金到賬,這讓張女士對刷單賺錢這件事深信不疑;然后,張女士不停地刷單,手表、首飾……金額也越來越大,當刷到5萬元錢的時候,張女士不想刷了,但是錢又沒有返回來。客服說她第一單刷錯了,必須再刷,才能把之前的錢返回來。就這樣,張女士把家里的全部積蓄都打給了對方,但還是無法提現,這個時候張女士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而之后,客服就聯系不上了。
警方調查發現,這起案件跟以往的電信詐騙案相比,有共同之處,犯罪嫌疑人使用的網絡名稱都是虛構的。張女士的購物平臺并不是正規的電商平臺,是對方做的一個假鏈接。
在這起案件中,嫌疑人曾給張女士返點轉過錢,警方借此找到了突破口,查到涉案賬戶的銀行卡對應的持有人姓馮,1955年出生,河南汝陽當地人。但馮先生對三年前辦的這張卡一點印象也沒有了。
經過調查,警方發現老馮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因為貪圖小便宜,被壞人給利用了。與此同時另外一組偵查員發現,張女士的16萬元在同一天內分8次打給了6個不同的賬戶,順著資金流繼續查下去,結果令人震驚。
涉案的銀行卡雖然多,但是不管怎么轉移,最終都匯集到了江西興國縣一個楊姓男子的身上。通過對涉案的600多張銀行卡進行串并之后,民警又串并出全國另外的107起電信詐騙案件,涉案資金高達2000多萬,這些案件類型幾乎包含了我們所熟知的詐騙手段。
根據資金流向,偵察員也提取到了張女士那起案件的相關視頻,經過比對,證實取錢的人正是楊某。楊某每次取走贓款,都會馬上把錢又轉存到了一個姓魏的男子戶頭上,經過魏某之手贓款流向了境外。
魏某交代,此前因為做過電商,積攢了一些人脈,借助這些所謂的人脈為整個團伙的資金流提供了洗錢的渠道和方法。受害者被騙走的錢,經過這些所謂電商的漂白,又經過楊某、魏某,最后匯總到了境外。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網上兼職要當心
近年來,電信詐騙犯罪發展勢頭迅猛,詐騙手段伴隨通訊習慣、金融支付手段的改變不斷翻新“進化”。一些不法分子在網絡上以兼職的名義,吸引求職者加入,并要求其根據指示,參與一些違法的事。部分求職者涉世未深,因此上當受騙,甚至觸犯了法律。
在這里,《中國質量萬里行》提示大家要提高警惕,凡是兼職刷單刷信譽的,就是詐騙!在就業壓力面前,一定擦亮眼睛,加強自身防范意識,盡量到正規的網站、人才中心、中介機構和政府舉辦的招聘會應聘,一旦發現被騙,要注意留下相關證據,并及時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