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氣味管控技術難題,助力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2021年7月30日,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以下簡稱“中消會”)以線下和線上直播的形式在北京成功舉辦“2021中國車內氣味研究報告階段性研究成果分享會”。來自行業組織、汽車企業、科研機構及新聞媒體等參會代表共同見證了車內氣味階段性研究成果的發布,分享會吸引來自線上和線下共計4000余人參會,獲得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昆致辭
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冬昶致辭
隨著消費者對于健康環保需求的日益增長,車內健康已逐步涵蓋空氣質量(包括車內異味和VOCs物質散發)、顆粒物過濾、噪聲、禁限用物質、電磁輻射、微生物、防過敏等領域,其中車內異味是消費者對于車型健康環保品質的第一印象,已經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然而對于企業來說,由于季節因素、供貨周期、倉儲條件等問題,部分企業量產車型氣味性能差于研發或管控目標,長此以往將降低消費者信任度,影響企業品牌形象。此外,在技術層面,由于車內氣味問題的復雜性,汽車企業在氣味管控方面仍存在技術難題,難以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
為深入分析行業車型氣味性能現狀,提供氣味改善技術支持,降低消費者健康疑慮,2020年初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指導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等行業機構、并聯合天津醫科大學等醫學機構以及汽車相關企業成立了項目組,啟動了《中國車內氣味研究報告》編制工作。本次發布的2021中國車內氣味研究報告階段性研究成果,是通過“市場調研+數據分析”的方式,對消費者關注度高的車型進行深入的氣味調研分析、氣味物質解析和氣味綜合分析。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外聘專家劉雪峰分享研究成果
市場調研部分,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可平臺的調研結果顯示,截止2021年6月底,我國車內異味累計投訴量高達27728宗;在汽車品牌投訴方面,自主、合資和進口品牌均有涉及;在投訴車主信息方面,男性車主占據九成以上,說明男性車主對于車內異味問題更為重視;從投訴車主所在地區來看,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占據了全國3成以上的投訴量,說明上述地區的人群對于車內異味的敏感度較高。
數據分析部分,2021年上半年完成10款車型的氣味數據采集工作,并針對近兩年的采集車型開展了整體車型氣味結果分析和典型車型性能解析分析。
整體車型氣味結果分析方面,鎖定的高風險氣味物質主要是芳香烴類、醛類、酯類、醇類等物質;常溫檢測下,有32%車型的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超過5個;高溫檢測下,有36%車型的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超過14個。常溫檢測下,有64%車型的氣味客觀強度超過均值3.4級;高溫檢測下,則有48%車型的氣味客觀強度超過均值3.8級。在兩種檢測條件下,出現頻率較高的氣味類型是皮革味、發泡味、溶劑味和刺激味,個別車型出現了油漆味等消費者極為反感的氣味類型。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減少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降低氣味客觀強度、改善氣味類型等方面,部分車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典型車型性能分析方面,綜合考慮車型銷量和異味投訴量,兼顧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和中高端車型的高關注度,選取了10款車型進行深入的性能解析,給行業企業車內氣味管控過程中,提供部分思路與方法借鑒。
從上述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車內異味是影響消費者購車的重要因素,汽車企業應當持續關注;行業VOCs八項物質達標情況不容樂觀,汽車企業應繼續加大車內空氣質量管控力度,保證產品合規;行業車內氣味性能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個別車型表現為油漆味等消費者極為反感的類型,容易引起異味投訴,應重點管控。
下一步,中消會攜手中汽數據等行業組織、醫學機構以及汽車相關企業持續深入開展車內空氣質量技術研究工作,定期發布相關研究成果,幫助汽車企業提升車內氣味管控技術,增強我國汽車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為實現汽車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