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煽情故事”、聊“逆襲人生”、加上“時刻感恩”,看似正能量的勵志故事背后,是不少微商和保健品群里慣用的伎倆,唯一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花錢買產品。
一年之前,當吳梅(文中使用化名)被莫名拉進一個名為“品鑒禮尚即食燕窩”的群之后,她不曾想,半年之后,被騙的感覺至今久久不能讓她釋懷。
做為一名家庭主婦的吳梅,丈夫長期在外面打工。吳梅說,因為自己身體不太好,家里的經歷來源全靠她丈夫一人支撐,公婆跟她的關系并不好,為此她十分感到苦惱。
從去年8月吳梅被拉進群之后,一個微信名叫“銀色的沙灘”的便跟她經常聊天,噓寒問暖。吳梅在后來回想,天天在群里聽課,天天感覺像被洗腦一樣,對方時常把她當成親人一樣的對待,鼓勵她作出一番事業。
可這所謂的“一番事業”,并不是吳梅想的那樣簡單。
吳梅告訴記者,原本家里的經濟狀況不好,進貨賣燕窩需要不少錢,為此她從一個認識做貸款的人那里借了9萬元錢,支出5萬來進貨,每月還要還2660元的貸款。
進貨之后,吳梅原本想依靠“銀色的沙灘”所說的提供平臺去賣貨,但是之后卻發現,承諾幫助她快速建立銷售渠道都是空談,對方告訴她要在當地的超市、藥店以及月子中心等地去賣貨。這對此前一直沒有銷售經驗的吳梅來說,如何快速賣掉5萬元的燕窩產品并沒有把握。
輾轉幾個月在2021年春節之后,吳梅勉強了賣掉了3000元的貨物,一部分都是熟人,之后她又在拼多多上打折賣了一些,還有好多貨就堆在家里。吳梅告訴記者,她手里的貨都是一年半的保質期,現在馬上都快過期了,而從今年開始到現在,她只賣了十幾盒的產品。
在去年底吳梅感覺自己上當受騙的時候,她找到“銀色的沙灘”去溝通,對方一開始是不斷地鼓勵她做下去,告知她要去“商學院”多學習一些技能,實際上也是各種套路和固定的銷售話術。
在今年4月最后一次聯系對方之前,吳梅一直在微信里和“銀色的沙灘”積極溝通,對方說進了他們的貨沒有失敗的例子,還告訴吳梅說幫助她賣貨。可實際都是停留在交談中,起不到真的作用。到后來,客服和助理也都推辭說很忙,再聯系“銀色的沙灘”時,基本很難得到回復信息。
因為“受騙”的經歷,吳梅一直感到不甘,幾經溝通之后,對方同意退了2萬元的貨款給她,但目前手里還有一些貨積壓在家里。因為退貨問題吳梅與對方仍存在不小的分歧。
據相關資料顯示,品鑒禮尚燕窩的創始人叫做汪靜思,之前是某電商平臺供應鏈的總監。據悉,福建品鑒團隊的公司全名為福建品鑒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于2012年9月11日成立,注冊資本3000萬元,法人應榮平,名下還有福建美之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泉州海川酒業有限公司,主要擔任監事職位。
此前,就有媒體質疑品鑒燕窩的代理模式疑似傳銷。
據了解,品鑒禮尚將代理分為臻美創始人、預備創始人、聯合創始人三個級別,分別對應縣級、區級和市級,拿貨價分別為2萬元、5萬元、8萬元,不同級別的代理拿貨價各不相同,級別越高,拿貨價越便宜。同時代理還有機會參與公司的培訓、年會、任職等福利,具體是:臻美創始人2萬元的貨零售總價為29300元,可獲利9300元;預備創始人5萬元的貨零售總價為86340元,可獲利36340元;聯合創始人8萬元的貨零售總價為155864元,可獲利75864元。
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進行查詢,調查顯示,品鑒禮尚以及明宮燕的產品許可證編號為SC10935058204360,屬于食品類別,生產者均為福建品鑒食品有限公司。
近年來,以“燕窩造假”、“燕窩騙局”為關鍵詞發生的各種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此外,一些品牌夸大燕窩功效:說食用燕窩可以增強免疫、補虛養胃、補血益氣、安胎補胎、養顏抗衰,防癌抗癌等。
盡管《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條以及《廣告法》第十八條都有過明確規定,食品宣傳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即使這樣,當下仍有不少的企業游走在灰色地帶。
得益于“她健康”的經濟模式,近幾年燕窩的銷售市場一片大好,從2020年雙十一購物節的銷售數據來看,養生滋補食品的銷售前三名分別是燕窩、蜂蜜和阿膠。其中燕窩的銷售占比達到70.2%,獨占滋補市場的“大頭”。
據CBNData發布的《2021女性品質生活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使用養生滋補食物作為改善肌膚問題的女性多達62.34%。當下,燕窩的種類繁多,從目前的消費趨勢來看,現燉燕窩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的購買首選。
業內專家表示,國產燕窩的毛利率能高達200-300%,確實是一個“暴利”行業。但是,在“暴利”的背后,卻有不少人對該類產品發出質疑,認為食用燕窩是在繳納“智商稅”。
另有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大約有21%的燕窩企業曾經出現過“異常”經營,而遭受“處罰”的企業多達100來家。甚至在各種燕窩產品送檢下,不合格的燕窩全都大于合格燕窩,其中最重要的唾液酸含量微乎其微,再經過重重加工,一杯鮮燉燕窩中還能有多少唾液酸?有燕窩專家表態,別看燕窩市場有300億,其實90%都是“水貨”。
據悉,2013年后,國家重新開放了對燕窩的進口,專家表示,所有進口的燕窩都需要“四證一票”,但是很多商家為了逃避正規進口的13%的關稅,會采取另一種方式,也就是“走私”,而走私的燕窩,成為了90%“水貨”燕窩中的一部分。
為了防止燕窩走私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國燕委制定了《CAIQ溯源碼燕窩》,有了該標簽,可以讓購買燕窩的消費者隨時隨地查閱燕窩的來源。但是,根據國燕委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擁有“溯源碼”的進口燕窩企業只有59家,而國內加工企業也只有75家。
燕窩市場的“暴利”讓像吳梅一樣投身微商賣貨的人并不在少數,除了對專業知識的匱乏和對燕窩品牌的模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微商套路的認知缺乏更為關鍵。
類似吳梅這樣的人其實不在少數,希望每個從業者在決定做之前,要想明白到底真的能靠其致富還是被當成某些騙子牟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