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北京環球影城正式開園迎客,眾多網紅主播紛紛“打卡”,游客也是空前的爆棚。
然而與國外品牌主題公園的持續火熱不同,在少有聚光燈問津的另一面,一眾本土主題公園項目仍走在坎坷的路上。
65億甩賣還債
10月18日早間,港股上市公司海昌海洋公園(02255.HK)披露重大出售事項,將武漢、成都、天津、青島共4個已建成的海洋公園100%股權,及鄭州海昌海洋公園66%股權,出售給韓國MBK Partners公司。
具體來看,上述目標權益主要通過大連出售、鄭州出售兩部分組成,預期在今年底完成交割。其中大連代價為60.8億元,包括初始代價25.4億元、所需承擔對賣方股東的應付款項11.5億元、22.1億元融資性貸款、1.45億元類債務負債、賣方給予的動物租賃選擇權代價3000萬元。,鄭州代價部分為4.5億元,全部資產合計售價65.3億元。
公告中,海昌海洋公園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公司一直遭遇高額債務及持續增加的虧損。董事會認為,以相對有利的市價出售目標公司將產生一筆可觀的現金,可用于償還若干債務,此舉將降低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并維持集團的經營。
刪繁就簡,去除掉場面話之后,海昌海洋公園遇到的問題其實就一個字:錢。
財報顯示,海昌海洋公園2020年現收入約11.68億元,同比減少58.3%;凈虧損14.78億元,凈虧損率約126.6%。而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13.24億元,虧損2.77億元。雖然虧損同比有所收窄,但高昂的負債依舊讓人喘不過氣。
具體來看,2019年、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園凈負債比率分別為135.9%、228.0%及262.1%;2021年上半年折舊與攤銷約為2632萬元,同期毛利潤為4.94億元,但僅利息支出就達3.07億元。
同時,受疫情影響所帶來的相關資產減值也在惡化海昌的資金狀況。上半年海昌行政費用上升至3.41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4.1%,原因為部分長期資產受疫情影響產生減值。截至6月底,海昌的物業、廠房及設備因為疫情的減值金額已經達到了1.4億元。
轉型輕資產運營
海昌海洋公園2014年在港上市,是國內知名的以海洋文化為特色的主題公園及配套商用物業開發商及運營商。
此次海昌出售的主題公園項目中,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青島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均已運營逾10年。
賣掉多年苦心經營的項目后,海昌的“明天”該向何處?
海昌海洋公園稱,未來將資金集中于上海主題公園二期及三亞主題公園的配套設施,提升重點項目收入及盈利能力。同時,將進一步拓展輕資產業務,開展設立咨詢、施工、委托運營管理等綜合服務。
“輕資產業務”戰略最早在2014年被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旭光提及,他認為旅游投資方向是往輕資產轉移。隨著2015年“海昌控股”更名“海昌海洋公園”至今,“輕資產”戰略被頻繁提及。
據海昌海洋公園在2020年年報中的表述,輕資產業務主要包括對外IP授權業務,整合外部資源輸出IP價值,以及提供咨詢服務,拓展海洋度假區、海洋特色娛樂館、主題酒店、主題小鎮等系列,持續探索InMall產品,推出兒童互動、擼寵、VR體驗等模塊。
此外,公司還計劃五年內投入約 7 億元發展輕資產業務,進一步提高輕資產業務收入和利潤貢獻的比重。其中,2 億元用于 IP 開發,以及咨詢顧問類和運營管理類業務的市場推廣;2 億元用于都市休閑類室內游樂產品的開發和市場布局;3 億元用于人力資源發展和生物資源儲備。
IP短板突圍困難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所謂輕資產,就是授權IP,讓資方孵化主題公園項目,主題公園方可以獲取一次性的版權費、門票收入提成、經營利潤提成等幾大收入,如果企業參與投資,就按股權比例獲取投資回報,甚至知名的主題公園如環球影城和迪士尼,還可以溢價獲取投資收益。
然而國內的主題公園往往由于缺乏IP,重點放在了“游樂”上。業內人士表示,從收入上比例上看,目前中國主題公園收入占比70%都是門票收入,30%是園內二次消費以及延伸品消費,國外則相反。如迪士尼的游行線路推薦服務;旅游綜合服務如餐飲、住宿、購物,以及公園商業,如會展廣告和對外招商。
以國內主題公園中,海昌海洋公園為例,2021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園實現營業收入約為9.15億元,同比增長181%,其中門票業務收入和非門票業務收入分別為5.5億元和3.65億元,同比增長243.8%和120.3%。上半年門票業務貢獻收入占比達到60.11%。
沒有“主題”的主題公園就像瘸了一條腿,國內的主題公園往往更像是游樂園。實際上,近年來,面對困境,國產主題公園也紛紛開始打造或者收購IP。
如華強方特靠著“熊出沒”這一國民級IP,曾經算是風光了一陣。但時間久了,單一IP的品牌號召力也逐漸被榨取殆盡,而其他的《生肖傳奇》、《小雞不好惹》等自創IP也再未重現《熊出沒》的巔峰。
對此,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主題公園的IP缺乏底蘊和認知度,依靠小說、傳說作為IP,觀眾很難產生期待。此外,投資規模、樂園規模、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小,研發策劃周期相對較短等因素都限制了國內主題公園的進一步發展。
林煥杰強調,在IP開發方面,首先要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做好市場調研,將IP轉化成適合的游玩模式。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客戶群體,做好樂園項目的搭配。要深挖傳統文化元素,加大研究力度和資金投入,講好中國故事。只有在IP研上發投入更多,更好地轉化為園區實景項目,給游客更跌宕起伏的體驗感,這樣的主題公園才是活的,才有想象力,才能促進園內二次消費,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