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消費:消費呈現新特點 市場亂象需警惕
2023-04-12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2021年5月31日,我國正式開放三胎政策,并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在三胎政策的背景影響之下,母嬰消費市場已經開始步入了一個極其快速的發展狀態,市場前景光明。近年來,母嬰電商行業的“消費升級”,以90、95后為主的母嬰消費主力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更看重母嬰消費的安全和質量。
在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上,關于母嬰消費的投訴近千例,其中母嬰用品消費投訴占比40%,月子中心消費投訴占比2%,嬰童玩具投訴占比58%。記者通過分析投訴案例發現,在母嬰消費領域存在著護膚用品亂象頻出、月子中心糾紛激增、嬰童玩具存有缺陷、母嬰電商潛藏陷阱等問題。
新消費特點逐步顯現
在母嬰消費市場火爆的同時,一些新的消費特點也逐步顯現。
特點一:線上銷售成趨勢。
此前,巨量算數與抖音電商曾聯合發布《巨量引擎母嬰行業白皮書》,報告于文首表示,未來幾年隨著三胎出生人數的增長,針對中童、大童品類的消費市場將會成為母嬰行業的藍海。
從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銷售額占比來看,線上銷售會成為未來趨勢。可見,隨著線上占有率的提升,在完善線下母嬰品類銷售市場的前提下,提升線上母嬰品類的銷售額將成為銷售增長的核心出發點。
特點二:母嬰用品將更加個性化、精細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的不斷豐富,當下年輕父母對于母嬰市場的訴求,已從實用、高性價比,不斷向個性化和精細化轉變。有機奶粉、黑科技紙尿褲、兒童洗護、哄娃神器、斷奶奶瓶等品類的出現,成為母嬰市場消費的新增長點。
此外,更加精細的輔食品類,拌飯醬、各種輔食油、果泥蔬菜泥、添加各類微量元素的有機兒童調料等產品也非常豐富。
特點三:用戶需求將逐步高端化。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90、95后進階為母嬰消費主力軍。他們崇尚科學養娃,舍得給孩子花錢,對產品的新趨勢也較為關注,對專業化、高端化的養娃產品需求更高。從消費態度上來看,41.2%的用戶認為需要給寶寶提供一個好的生活品質,讓寶寶從小在一個舒適優質的環境長大。同時30.9%人偏愛購買新的產品包括 養娃的各類產品。
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母嬰行業整體呈現消費升級趨勢,用戶需求將逐步高端化,如今寶爸寶媽們更愿意買高價精致的用品給孩子。以90后為代表的寶媽群體,她們的育兒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態度,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對待母嬰用品,他們重品質、敢花錢,這樣的消費觀念,帶動了母嬰市場消費升級。
但隨著母嬰市場的快速發展,其中卻隱藏著許多消費陷阱,侵蝕著消費者的利益。
母嬰護膚品市場亂象頻出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護膚安全意識逐步提高,特別是母嬰類護膚品認知的迅速普及,使行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缺乏行業統一標準,有不少母嬰護膚品頻被曝出含有熒光劑、重金屬超標、濫用激素抗生素等,給消費者帶來諸多隱憂。
“健康問題,尤其是兒童健康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消費日報社長、總編輯李振中表示,我們看到圍繞健康和兒童健康,已經有越來越多機構,越來越多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整個產業鏈當中不同環節等,投入到這個大產業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隱憂。“行業存在的問題有很多,主要體現在企業普遍重營銷、輕研發、弱服務。”南京杏璞莊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魯慶林表示,比如廠家違規添加抗生素、熒光劑、重金屬等行業違禁成分,還有一些產品甚至采用成人護膚品執行標準和配方。
與此同時,消費者維權普遍存在難。“行業內存在著較大信息不對稱,很多消費者并不具有自主識別母嬰產品質量的專業知識,市場假貨仿貨眾多,并且諸多自媒體及APP為了吸引流量而傳遞不實信息進而導致消費者很難辨別真偽,質量不合格產品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魯慶林說。
針對這些亂象,專家表示,母嬰護膚市場和生產環節的整頓勢在必行,只有規范生產、品質有保障、專業服務過硬的品牌商,才能真正贏得母嬰市場的認可。
月子中心糾紛激增
此前,網傳視頻顯示,湖北十堰太和母嬰照護會所育嬰員對還在襁褓中的28天的男嬰扇耳光,多次強行灌奶、堵鼻孔,并兩次將其粗暴抱起,男嬰啼哭不止。另據家屬透露,育嬰員的虐待疑似造成男嬰左腿骨折。隨后,當地衛健委介入,涉事月子中心被停業整頓,育嬰員陳某某被依法傳喚。
隨著三孩政策的推進,社會對母嬰托育服務需求激增。隨之而來的,卻是行業的泥沙俱下、亂象叢生,“育兒嫂虐童”“無證月嫂上崗”“花錢就能買證”等新聞頻頻爆出。記者梳理裁判文書網發現,僅2020年發布的涉及母嬰中心、月子中心的糾紛案件達126件,其中,服務合同糾紛82件,勞動糾紛30件,健康權、生命權、身體糾紛權14件。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也曾指出,“月子中心整體現狀是散、亂、差,無證行醫、虛假宣傳等多種問題,產婦不適、寶寶感染等糾紛時有發生。”此前,武漢某月子中心6名新生兒感染輪狀病毒……
新手父母之所以選擇月子中心,是希望新生命得到更好的照料。月子中心變成問題中心,不僅辜負消費者的期許,更嚴重影響母嬰健康,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以月子中心為代表的產后康復市場的規模只有17.8億元。截至2021年,市場規模已近300億元,相關企業數量也超過9000家。真正讓母嬰照料成為朝陽產業的,不是百億規模、千家企業,更不是名不副實的忽悠,而是用心用情服務、真心實意地照料。
避免育兒變“坑兒”,就不能再縱容月子中心的亂象。從監管層面上看,母嬰行業亟待擺脫“婆婆”多、監管難的行業亂象。是時候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和規范,設立監管清單,由衛生健康監督部門納入統一監管,將行業害群之馬徹底清除出育兒隊伍。
嬰童玩具質量水平需提升
玩具,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合適的玩具,有益于兒童的智力發育和身心健康。但如果選擇不當,不僅可能帶來額外開支,個別存在嚴重缺陷的玩具還可能會傷到孩子。但在對兒童玩具質量調查過程當中記者了解到,兒童玩耍時出現類似意外,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淘氣所致,甚少聯想到是玩具本身存在質量問題。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加工制造地,各類玩具的消費量十分可觀,而質量監督部門近些年的抽查數據卻顯示出玩具的質量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據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發布,關于兒童玩具質量安全風險包括:多環芳烴(PAHs)、可遷移元素、增塑劑、硼砂等。
那么,家長在給孩子購買玩具時需要注意什么呢?
1.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的玩具,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智力發育、身體發育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合適的玩具會更好地促進兒童發育;
2.查看產品標識,標識內容包括:產品執行標準、適用年齡、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產品名稱以及相關的警示說明等,不要購買“三無”玩具產品,且盡量通過大型商場和信譽良好的商家選購玩具,并妥善保留所購玩具的相關憑證;
3.存在小物件的玩具要用力拉扯各部件,看會不會脫落。特別是給3歲及以下兒童玩耍的玩具,一定不能購買存在細小部件的玩具,避免兒童發生攝入或吸入窒息的危險;
4.用眼睛及手觀察并觸摸玩具的邊緣等部分,觀察是否存在塑料料口、飛邊等現象,特別是應沒有可能劃破手指的銳利尖端。同時,整體感受一下產品的質量,比如玩具各部分的結合處應緊密,產品結實,不容易分離等。防止在兒童玩耍過程中出現小零件、銳利尖端等,發生危險。
警惕母嬰電商網購陷阱
母嬰電商憑借其具有的優勢、便捷、新鮮等特點,迅速崛起,在市場份額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然而,母嬰電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一些虛假宣傳、假貨橫行的情況屢見不鮮。消費者在享受網購便利的同時,也要長一個心眼,為避免遭受損失,需警惕這些網購陷阱,增強維權意識。
一、選擇正規渠道。一些不良商家會在網上售賣假冒偽劣的母嬰用品,比如假奶粉、假紙尿褲等。購買假貨不僅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威脅,而且還會浪費消費者的錢財。因此,在購買母嬰用品時,應該選擇正規渠道,購買有品牌認證的商品,并在收到商品后認真核對是否與產品說明相符。
二、理性合理消費。一些商家在網上銷售母嬰用品時,會設置虛高的原價,然后再以打折、砍價等方式進行促銷。這種砍價陷阱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折扣幅度大的錯覺,從而忽略了商品本身的價值。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理性判斷,不要只因為打折而盲目購買。
三、增強證據意識。如發生糾紛及時保存支付記錄、聊天記錄、快遞單號、對方真實名稱及聯系方式等證據,以便更好地維權。
《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在為孩子購買母嬰類產品時應該注意警惕產品質量問題,目前市場上母嬰產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建議盡量選擇售后有保障的大牌連鎖產品,同時呼吁有關部門加強對母嬰類產品質量抽檢,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無良廠商,從源頭上遏制質量低下的母嬰產品流入市場,凈化市場環境,讓廣大家長放心購買。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