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多措并舉扎實 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04-28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質量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質量強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質量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精神,在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結合山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供給質量為方向,以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的,緊緊錨定山東省“走在前、開新局”,深入實施落實強省會戰略,扎實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強到歷城區調研時曾經強調,歷城區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力軍;要充分發揮優勢,拉高工作標桿,勇挑發展大梁;要持續深化創新引領、推動動能轉換、擴大有效投資;要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注重以產帶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城市品質,為強省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多措并舉著力提升一、二、三產質量,培育以技術、計量、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知識產權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的關鍵之年。為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提供質量支撐。
加快建設質量強區,是適應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歷城區以質量強區創建工作為契機,統籌發展和安全,探索出了一條“職能大融合、服務大提質、創新大提速、能力大提升、監管大提效”的質量發展模式,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一體化推進,打造高質量發展協同樣本。以“爭創質量強區,鑄就幸福歷城”為爭創口號,成立以區長為組長的濟南市歷城區質量強區及品牌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通過“1+26+21”行政區劃部門(街道)聯動的管理模式,高位統籌,協同推進“產業、產品、工程、環境、服務”質量全面提升。
堅持一站式服務,夯實高質量發展建設根基。建立醫藥、新能源、物流、數字化、機動車、農藥農殘等領域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便捷的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加大政府投入,設立企業扶持資金。支持企業牽頭組建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協同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等質量共性技術攻關。堅持產業發展與質量提升同頻共振、一體推動。精準補鏈、延鏈、強鏈,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提升質量水平。
堅持內源式發展,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依托濟南市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提供一站式、全鏈條、國際化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推動企業建設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加強知識產權合作,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積極協調融合屬地質量技術創新資源,聚焦優勢產業和園區,啟動專利獎培育庫建設;緊盯全區簽約、落地重點項目,精準對接扶持,強化企業培育,形成待增梯隊,充實企業梯度培育庫。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培育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364家;“瞪羚”企業679家;獨角獸企業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35家。注重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指導企業自查,建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不斷深化執法司法協作,完善行刑銜接。建立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體系,嚴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堅持“品牌+標準化”引領,加速高質量發展前進步伐。堅持產業品牌化發展,開展質量標準建設行動,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實施標準化試點示范,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質市場主體和知名品牌。截至目前,全區共培育省長質量獎企業1家、省長質量獎個人獎2人,“好品山東”企業品牌11個、高端品牌56個,泰山品質認證1家。開展標準化示范試點創建行動,最大程度釋放“標準化+”對產業、行業發展的催化效應。發揮計量標準保障作用,綜合運用實施計量精準服務、建立檢定、校準“綠色通道”等方式,服務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堅持分類指導、梯次培育,一體推進技術、計量、標準、質量、品牌、知識產權等管理創新,辦好“質量月”“世界計量日”“世界標準日”,打造自主創新、品質高端、信譽過硬、市場公認的“好品山東”,增強全區消費者對“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品牌認同。
堅持高效能監管,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措施,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統籌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建立健全市場監管執法協同聯動機制,守牢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三品一特”安全監管關,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持續加強檢驗檢測機構事中、事后監管,不斷規范檢驗、檢測行為,保障檢驗、檢測質量。通過強化部門(街道)聯動;嚴格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分層、分級包保工作,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激活行業協會、商會、消費者組織等社會力量的安全生產工作潛力,引導全區消費者主動參與質量促進、社會監督等活動,增強維權意識和能力。發揮媒體作用,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在全區營造崇尚質量、創造質量的社會風尚,構建出質量安全社會共治、共享新格局。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