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發力 推動“五一”消費市場快速恢復
2023-05-16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保障消費者權益,需要多角度的綜合施策。各部門齊抓共管,持續擴大內需有后勁。
“五一”假期,全國各地餐飲、住宿、出游需求集中爆發,消費熱情高漲,消費市場紅火。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長70.8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28.90%;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8.9%。
面對旺盛的消費需求,政府搭臺、政策發力,在“消費提振年”背景下,各地鉚足了勁兒,交通順暢拼保障、旅游推介拼創意、消費促銷拼實惠,共同推動消費市場快速恢復。
交通運輸:提升服務保障 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節日期間旅游、探親等出行需求十分旺盛,營業性客流量和公路網車流量高位運行。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預計發送旅客超2.7億人次,日均發送超54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62.9%。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韓敬華表示,客流呈現出以下特點:從客流強度看,營業性客運量和自駕出行量創2020年以來“五一”假期新高;從出行時間看,總體為“兩端高、中間低”,假期首、末兩天為客流高峰,中間相對平穩;從出行區域看,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中心城市、熱門旅游城市成為熱門出行區域。
面對假期客流,交通管理方面做足了全面保障工作。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獲悉,4月27日至5月4日假日運輸期間,全國鐵路安排日均開行旅客列車達到10500余列,增開旅客列車1500多列。
針對“五一”小長假,鐵路部門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大運力投放。據國鐵集團客運部客運營銷處主管強麗霞介紹,國鐵集團根據客流動態加開列車,精準實施“一日一圖”,最大限度滿足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做好突發客流、惡劣天氣等各項應急準備,確保旅客出行安全順暢。
從機票預訂來看,假日期間“成都、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間航線訂票量位居前列,民航局要求重點做好首次乘機旅客、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需求旅客的服務保障。
為全力保障廣大旅客在“五一”假期平安健康、便捷舒暢出行,交通運輸部門重點做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加強旅客運輸組織;二是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嚴格落實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防控方案,做好客運場站、交通運輸工具公共衛生管理和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加強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健康監測,避免帶病上崗。加強客流引導,根據需要及時增開進站、安檢通道,有序引導旅客分散候車,減少人員聚集;三是強化安全生產管理。
此外,針對假期容易出現的乘車難、停車難等交通問題,一些地方的相關部門也積極行動,制定相應計劃和方案。在2023煙臺黃渤海迷笛音樂節期間,煙臺黃渤海新區建設交通局為保障游客出行便利,研究制定了公交運行保障方案,開通火車站、汽車站等到音樂節會場的定制公交并開通定制化機場巴士線路,加大常規公交線路班次密度,市區內開通免費定制公交;為應對假日期間自駕游游客增多的情況,四川宜賓、樂山、都江堰等市還發動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小區、社區,盡可能為游客提供免費開放停車位。
文化旅游:景區正常開放 依法打擊黃牛炒票
據文化和旅游部介紹,“五一”假期,全國共有1.28萬家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除北方部分省份因季節性原因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旅游景區實現應開盡開,各地也采取多種舉措應對客流高峰。
在“五一”小長假前,四川省派出11個督導組對21個市州開展為期一周的文化旅游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共檢查市縣兩級政府及文旅部門155個,涉旅企業單位134個,發現問題461個,責令停業整頓1家;山東省旅游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全面開展了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確保A級旅游景區等文化和旅游經營場所的消防安全、大型游樂設施設備運行安全、大客流聚集集會安全;排隊時間長是游客在游玩過程中經常“吐槽”的問題,針對可能出現的“人從眾”現象,華山等一些景區將采取合理限量限流、分時預約等方式,有效控制客流量。
“五一”假期,演出市場同樣受到關注。文化和旅游部在“五一”小長假之前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規范演出市場秩序的通知》。針對近期個別演出活動發生現場安全事故,部分熱門演出存在“黃牛”炒票等問題作出了進一步的規定。
通知指出,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要依法做好演出活動的審批工作,將屬于營業性演出范圍的農村集鎮演出、流動性演出納入審批管理,嚴格審核演出舉辦單位的資質文件,統一審批要求,做好內容監管。對不符合法定審批要求的,堅決不予批準。
通知要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要定期對演出場所進行檢查,督促演出場所定期開展設施設備檢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督促演出場所建立完善現場巡查制度,指定專人負責演出活動的巡查,做好現場觀眾管理,堅決防止擁擠、踩踏等事故發生,確保演出現場安全。
同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要將社會關注度高、票務供需緊張的營業性演出作為重點監管對象,提前進行研判。督促演出舉辦單位、演出票務經營單位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營業性演出門票數量,不得低于核準觀眾數量的70%。對在票務經營中發現有炒票問題或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應當及時約談演出舉辦單位和演出票務經營單位,督促整改。要聯合屬地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打擊“黃牛”炒票、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市場監管:保護消費權益 消費糾紛做好預案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場強勁復蘇,出行人數達到了近幾年的新高。不過,市場火爆也可能導致維權糾紛頻發,“五一”假期期間有好幾起糾紛登上了新聞。從處理情況看,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可謂反應迅速。
據紅星新聞報道,有游客預訂了四川西昌某民宿之后,卻被商家告知要線下收取布草清潔消毒費,還限制用電度數。事后,四川西昌的這家民宿因涉嫌無照經營、價外加價,被西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
據樂陵市融媒體中心微博消息,有網友反映,山東樂陵西高速服務區正新雞排店“漢堡只有面包沒有肉”,涉嫌欺騙消費者。對于漢堡沒有肉的雞排店,當地市場監管局現場下發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店主立即停業整頓,并對其相關違法行為作進一步調查。
山東淄博張店區市場監管局微信公眾號曝光了一起價格違法典型案件,通報稱,山東萬信XX商貿有限公司喆X酒店(位于X泰大廈)因存在片面追求利潤、違規漲價現象,被依法予以從嚴從重處理。淄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淄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五一”前聯合發布了《關于階段性對賓館酒店客房哄抬價格行為認定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2023年“五一”假期前后,在全市范圍內對賓館酒店客房價格實行漲價幅度控制措施。按3月1日~3月31日賓館酒店各類型客房平均實際成交價格(包含線上、線下所有實際交易結算金額),上浮超過50%的,按哄抬價格行為予以查處。
從這種處理速度,可以看出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可能出現的糾紛有所預判,所以很快就介入并作出處理結果。
保障消費者權益和游客的旅行體驗,需要的還是多部門聯動,不僅查處違法商家,還要對各類突發意外情況做好預案。畢竟,對于消費者來說旅游體驗是個綜合的概念。因此,保障消費者權益更需要多角度的綜合施策。
旅游消費:推出惠民措施 門票打折發消費券
“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部啟動“5·19中國旅游日”主題月活動,推出各類文化和旅游公益惠民措施。各地結合主題月活動,實行景區門票減免或打折,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等。
5月3日,江蘇南通市中心的南大街商圈游客熙熙攘攘。餐飲、購物、休閑……集合多種業態于一體的商業街,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前來體驗。江蘇開展“蘇新消費·夏夜生活”夏季購物節活動,發放1.7億元惠民消費券及55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每月25日門票半價、25周歲游客半價游、水陸暢玩夜場搶鮮票……“五一”假期,深圳歡樂谷的一系列惠民優惠舉措深受游客喜愛。“今年‘五一’假期,深圳歡樂谷刷新單日最高接待紀錄。”深圳歡樂谷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歡樂谷“五一”假期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5萬人次,創下了開園25年來同期歷史新高,同比2019年增長70%。
重慶舉辦第八屆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攜手平臺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山東淄博開行燒烤專列、提供免費停車,吸引游客到訪;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提前開園、常態化開放夜長城,迎接客流高峰;上海推出打卡點配置充電寶、軌道交通延時收班等服務……各地暖心舉措,讓游客感受出游的美好,也激發了消費市場的潛力。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認為,“五一”假期是全年消費的一個重要節點。假期迸發的強烈消費熱情,充分彰顯了當前消費市場的信心,也有利于全年持續擴大內需。
“從‘五一’假期消費可以看出,居民消費傾向回升,意味著消費回暖的預期將持續向好。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有望進一步增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市場研究部副主任張繼行認為,一方面,就業逐步改善,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另一方面,消費新場景、新模式不斷涌現,有利于激發新的消費意愿。一季度,全國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從中長期發展來看,我國正處在消費快速升級階段,消費前景長期看好。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不斷把中國大市場蘊含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才能乘勢而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