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黃牛換盒”案宣判,護航新經濟或將有法可依
2024-12-05 大河財立方 點擊:次
近來,IP經濟熱度高漲,谷子、盲盒和潮玩都屬于精神消費品,易形成消費習慣和情感依賴。但隨著市場不斷升溫,也出現了一些亂象。
近日,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法院對一起盜竊偷換盲盒案進行了開庭審理并宣判,被告人陳某因盜取46個盲盒產品,被判處拘役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退賠被害單位鄭州泡泡瑪特貿易有限公司經濟損失1657元。
12月2日,大河財立方記者從泡泡瑪特相關門店獨家獲悉,今年2月以來,陳某多次用二次粘貼的盲盒換掉店內的產品,門店多次勸阻未果后選擇報警。
“該案件的判決確實為警方和法院在處理類似‘黃牛換盒’行為時提供了重要的辦案依據。”北京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宋竟一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該判決不僅是對盲盒消費的一種保護,也是對整個IP經濟新生態的一種保護。
“偷換盲盒”屬于違法行為
盲盒消費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盲盒大多以系列為單位,一個系列里包括多個基礎款和1個隱藏款,在打開盲盒之前,購買者并不知道里面具體是某個系列產品中的哪一款。
這種未知的期待和驚喜,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也是開盲盒的樂趣之一。不過,隨著市場不斷升溫,也出現了一些亂象。譬如有人先在市場中低價收購盲盒,通過二次粘貼包裝盒,“以假亂真”去線下門店偷換新的盲盒產品。
近日,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法院對一起盜竊偷換盲盒案進行了開庭審理并宣判,被告人陳某因盜取46個盲盒產品,被判處拘役三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退賠被害單位鄭州泡泡瑪特貿易有限公司經濟損失1657元。
“這位顧客的異常行為,我們第一次發現是在今年2月,在每日盤點的時候發現門店出現了二次粘貼的盲盒產品,核實監控后發現該顧客趁店員為其他顧客介紹商品時,偷偷拿出自己帶過來的產品,多次換掉了店里的產品。”上述泡泡瑪特門店工作人員向大河財立方記者回憶道,在與該顧客當面溝通后,該顧客表示以后不會再偷偷換盒。
但在今年6月,店員注意到,該顧客在門店再次出現換盒行為,隨后門店選擇報警,經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該顧客存在多次換盒行為。
“錄完筆錄后,警方對他進行了第一次傳喚,要求返回我們門店的損失并道歉,但他對此置之不理。今年7月正式立案,11月在法院進行公訴。”上述工作人員說。
記者注意到,在該判決書中,法院認為,被告人陳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多次盜竊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秘密手段(換盒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獲取商家財物(新盲盒)的行為是可以被認定為盜竊罪,該案件中被告人多次盜竊盲盒產品,累計價值超過1600元,符合‘多次盜竊’的標準。”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盧鼎亮告訴記者,該判決明確了此類行為構成盜竊罪,并依法進行懲處,也為相關部門后續在處理類似“換盒”行為時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
盧鼎亮進一步表示,我國雖然并非判例法國家,但是類案類判的司法實踐可以為此類事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
律師稱該判決 保護了IP經濟規范發展
盲盒是潮玩經濟的重要銷售形式,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潮玩經濟快速崛起帶來了新的市場風口,同時也催生了包括“黃牛”等在內的灰色產業鏈。
接近該案件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也是國內首例“黃牛換盒”的判決案件。
“這種‘換盒’行為在門店里并不多,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進行勸阻,并明確告知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泡泡瑪特方面回應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公司有責任和義務保護消費者權益,對待違法行為絕不姑息縱容,希望未來可以和廣大消費者一起努力,創造更加公平友善的消費環境。
“此次案件作為國內首個關于‘黃牛換盒’的判決,無疑是對盲盒新生態的一種保護。”宋竟一認為,這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任何擾亂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時,IP經濟的興起代表了新經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畢竟盲盒不是吸引消費者的核心原因,背后的IP才是。
IP經濟在發展中面臨著許多挑戰,其中就包括如何維護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此次‘黃牛換盒’案件的判決,不僅是對盲盒消費的一種保護,也是對整個IP經濟新生態的一種保護。”宋竟一說。
盧鼎亮也表示,除了盲盒行業,其他IP周邊產品(如動漫手辦、限量版玩偶等)市場也存在類似的換盒盜賣等問題。“該案件判決可以讓這些市場的經營者看到法律對于知識產權、產權制度的維護力度,為IP經濟的各個領域營造一個更加健康、有序和誠信的市場環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