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張偉龍 文/本刊記者 劉暢
農藥登記證號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每個人只有一個身份證號,而每個登記證號只能生產一種農藥。在山東菏澤的農資市場上,一個農藥登記證號竟然“生”出了5種產品,而農藥標簽上也沒有標識成分含量。菏澤市牡丹區工商分局市場科科長李清明則稱,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
知情人透露,其實,只要給工商交了“保護費”,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農藥的生產廠山東鄒平農藥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王春武則稱,地方職能部門已被擺平。
工商市場科科長:夸大宣傳很普遍
8月13日下午,菏澤牡丹區的一塊蘆筍地里,農戶老李從井里打上一桶水,拿著剛剛買到的“8701”,他開始配藥。
他用的一斤裝的殺菌劑,是從鎮上的農資店里買來的,每瓶7塊錢。雖然藥瓶子上寫得清清楚楚,這種藥能治療蘆筍的病蟲害,是一種殺菌劑,老李只認得“8701”這四個阿拉伯數字,因為他從小就沒有上過一天學,只認得這些。
之所以用這種藥噴灑在蘆筍上,是用來防止莖枯病的,這些他是聽農資超市的老板說的。
8701,是山東鄒平農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懸浮劑,農藥登記證號PD86157-12。在中國農藥信息網的查詢結果是,登記作物黃瓜、果樹、花卉、橡膠樹、小麥,防治對象白粉病、螨。登記作物里面并沒有含蘆筍,也沒有登記防治莖枯病。
這些,老李全然不知。
《農藥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農藥的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應當注明農藥名稱、企業名稱、產品批號和農藥登記證號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號、農藥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號以及農藥的有效成份、含量、重量、產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術、使用方法、生產日期、有效期和注意事項等。
記者上前問老李:“這些藥能治蘆筍的病嗎?”“這些都是賣藥的(農資店老板)跟我說的。”老李說。
8月14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以蘆筍種植戶的身份去牡丹區沙土鎮兆軍利民農資店購買農藥。店主出售給記者一瓶8701之后,又推薦給記者另外兩包防治莖枯病的藥。
“你買藥的時候,就多賣給你幾種,賣給你的幾種藥當中,只有一種是真的,這個不治病那個治病。”知情人張合(化名)向記者透露。
張合做了21年的農資生意,對這一行他再熟悉不過了。他自己賣的都是正規的農藥,所以價格標得很高。“你賣得價格高,老百姓就不買你的帳。”張合很無奈。
張合透露,在農業部登記的作物名稱中沒有蘆筍這一種農作物,而在8701的外包裝上卻標注上了蘆筍。
“這等于是掛羊頭賣狗肉。”張合說。
在《農藥管理條例》中,以非農藥冒充農藥或者以此種農藥冒充他種農藥的或所含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注明的農藥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不符的,都視為假藥。
8月16日,記者向菏澤市工商局牡丹分局打電話投訴。隨后趕到現場查處的是市場科科長李清明。
李清明解釋,這屬于擴大范圍宣傳,而且這種現象很普遍。在兆軍利民農資超市,總共查處了24箱8701。
工商局工作人員在查處的時候,除了一張進貨單之外,兆軍農資店的老板沒有拿出關于8701的任何手續。
這位老板稱,8701的手續都在鎮上的工商所里放著,他這里沒有。
李科長告訴這位老板,經營任何一種農藥,必須在農資店里留有備案。
五個標簽,共用一個登記證號。
代理商:每年一百多噸的銷量
蘆筍的種植面積較大的地方并不是菏澤市牡丹區。公開資料顯示,菏澤曹縣的蘆筍種植面積在20萬畝以上,有蘆筍之都的稱謂。
2010年4月份,由中國蔬菜流通協會主辦的蘆筍節在曹縣人民廣場舉行。在曹縣縣城的廣告牌上,“筍都”兩個字格外搶眼。
如此龐大的蘆筍種植面積,自然成為農藥商人的一塊寶地。8701的廠家總代理就設在曹縣。
閆店樓鎮的金諾農化便是8701的總代理,老板的名字叫陳濟嶺,記者以農藥廠商的身份接觸到了代理商。
“每年(銷量)也就百十噸。”陳濟嶺的妻子告訴記者,從她的嘴里說出來,一百噸是個很隨意的數目。
陳濟嶺的妻子告訴記者,8701主要銷往曹縣的其他鄉鎮,包括蘇集、青堌集等鄉鎮。當然還有被工商局查處的沙土鎮,因為已經到了農藥銷售的淡季,沙土鎮的兆軍利民農資超市里所剩無幾。
在蘇集鎮,一位葛姓經銷商稱,他總共賣出了100多箱。另一家高姓的經銷商則稱,她連10箱都沒有賣完。
“主要看你推(銷)什么了,你推什么,老百姓就買什么。”高姓經銷商說。在她看來,農民什么也不懂,經銷商向農民推銷哪一種農藥,農民就會購買這種農藥。
高姓經銷商主要代理青島一家農藥廠生產的殺菌劑,所以她的主打產品不是8701,連10箱都賣不出去是正常的情況。
在曹縣的另一個鄉鎮,青堌集,8701的銷售則是異常火爆。“還有人在青堌集造我的假呢。”8701的總代理陳濟嶺的妻子說。
為了防止別人“造假”,陳濟嶺還專門訂做了一種紅色塑料瓶的8701。
實際上就是這樣,藥是同一種藥,就是貼上了不同的標簽,貼什么就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這種藥品的成本價很低廉,造價最高不超過4塊錢,張合爆料。
8月16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閆店樓鎮工商所所長張勝利,向其反映陳濟嶺銷售8701的情況。
張所長表示,如果發現違規,將馬上查處。他隨后聯系上了曹縣工商局主抓農藥宣傳工作的王科長。
查處現場,在陳濟嶺的金諾農化農資店,工商所查處的還有另外一種防治蘆筍莖枯病的農藥——菌克。記者仔細觀察,8701和菌克使用的是同一個農藥登記證號。
在農資市場上流通的農藥當中,還有另外3種農藥保葉靈、保筍靈和平菌,使用的農藥登記證號同樣也是8701的農藥登記證號,還有紅色裝的8701。
王科長稱,農藥登記證號就像人的身份證號一樣,每種農藥只能使用一個登記證號。5種農藥共用一個農藥登記證號,這是明顯的“套牌”。
在記者通知工商所查處的兩個小時之前,紅色裝的8701還擺放在金諾農化農資店的貨架上,而在工商所所長帶領人員查處的時候,紅色裝的8701神秘消失。
營銷總監:已擺平工商
“當地工商已經擺平。”王春武一語道破其中玄機。他是山東鄒平農藥有限公司的營銷總監,在和記者的交談中透露。
8月13日,記者和王春武談及代理該公司藥品的事情。他隨即拿出了鄒平農藥公司的宣傳彩頁。
王總表示,宣傳彩頁上的樣品都是正規的,凡是沒有上宣傳彩頁的產品都是不正規的。在菏澤農資市場上出現的8701、保葉靈、保筍靈、菌克和平菌均沒有出現在鄒平農藥有限公司的宣傳彩頁上。
他隨后把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帶進了藥廠的樣品室,在樣品室內,記者看到了菏澤農資市場出現的保筍靈。
為了顯示廠家的實力,王春武表示,藥廠每年的產值超過6000萬元。“這還不算訂做的。”王春武補充道。
張合向記者解釋了訂做的含義,所謂訂做,就是農藥廠負責生產,代理商需要什么樣的品牌,廠家就可以貼上什么樣的標簽,代理商可以自主選擇做自己的品牌。
從2007年底開始,農業部先后頒布了《關于修訂〈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決定》、《農藥登記資料規定》、《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3個農業部令,發布了“農藥名稱登記核準管理的公告”,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農藥名稱命名和農藥產品有效成分含量兩個公告,嚴格規范農藥的管理。
農業部的(第944號)“農藥名稱登記核準管理的公告”顯示,自2008年1月8日起停止受理和審批農藥商品名稱。
8701、保葉靈、保筍靈、菌克以及平菌依然出現在了菏澤的農資市場,光鮮奪目的是它的商品名稱,“一藥多名”弄得農戶頭暈目眩。
“一藥多名”,就是廠家可以根據代理商的要求做出各種各樣的農藥產品,農民也不會仔細的去看農藥登記證號,張合透露。“一個縣里可以做一個品牌,甚至到鄉鎮也可以做獨立的品牌”。
鄒平農藥廠營銷總監王春武表示,他們與鄒平當地的職能部門都很熟。
王春武給記者講了他曾經處理的一個事情。以前拉貨的車在路上“出事了”,需要他親自過去處理。
“出事兒”了,就是交警和工商聯合執法,查到貨有問題,王春武解釋道。
王春武表示,后來兩萬塊錢了事。“誰都知道怎么回事,你不讓我好過,你也別想好過。”他表示,公司的實力很強,沒有擺不平的事兒。
知情人揭秘:已給工商交了“保護費”
“訂做的農藥可以在市場流通,交上‘保護費’就可以了。”張合說。
張合進一步透露,在每一個鄉鎮上,同一種性質的農藥都可以做自己的品牌,只要貼上不同標簽。
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規定,標簽和說明書上不得出現未經登記的使用范圍和防治對象的圖案、符號、文字。
在張合看來,規定,在菏澤的農資市場上,已成了一紙空文。
張合稱,大一點的農藥品牌給地方的工商兩萬到三萬的保護費就可以在市場上流通,要是在工商局有熟人,一分錢也不用拿。
“農資市場已用一個‘亂’字來形容。”張合感慨。
“有奶便是娘”,有的小廠甚至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個產品不行了換那個。尤其是剛成立的小廠,在無品牌、無網絡、無知名度的情況下,這種貼身緊逼的策略確是上策,能夠連連得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而一些大的廠家,可以訂做各種花樣的產品。被攻擊的正規產品在目前農藥市場環境下一般也只能被動挨打,很難做到主動出臺,致使銷量不斷下降,市場占有率逐年降低。
“其實都是暴利的驅逐。”張合說。
張合舉例,類似于8701的農藥,其實是一種叫“多菌靈”的成分在起作用。在所有訂做的產品當中,幾乎沒有含有這一種成分。
因為“多菌靈”的價格很昂貴,如果添加到藥品當中,成本可能會翻倍。
張合透露,類似于8701的農藥,實際上就是硫酸懸浮劑。如果蘆筍的種植農戶要防止莖枯病之類的病害,只需要質量較好的代鋅錳鋅就可以了。而沒有添加多菌靈的懸浮劑,是沒有防治效果的。
“鄒平這個農藥廠,你給它訂兩萬塊錢的貨,它就給你造,這種農藥能起療效嗎?”張合說。
從2007年,農業部三令五申出臺措施加強農藥的管理。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的規定,生產、經營假農藥、劣質農藥,情節嚴重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將予以吊銷農藥生產企業的農藥登記證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
曹縣工商:確認一證多用
8月22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收到了曹縣工商局答復的關于對“菌克”及“8701”農藥查處情況的報告,下簡稱報告。
報告稱,經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門市內存放有待銷售的“菌克”農藥9箱(規格:1x2000克x5桶),“8701”農藥23瓶(每瓶500克),上述兩種農藥均使用了相同的農藥登記證號:PD86157—12。
因涉嫌質量問題,執法人員報經局長批準后,依據《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對上述兩種農藥當場予以扣留。
報告顯示,8701的代理商陳濟嶺于2010年7月從山東鄒平農藥有限公司購進的,共購進200箱(規格:1x500克x20瓶),購進價110元/箱,銷售價130元/箱,其中銷售給菏澤牡丹區農資經營戶邱照軍100箱,銷售給曹縣蘇集農資經營戶劉綿芳20箱,銷售給當地農民近60箱,倉庫內還剩余20箱。
與8701通用一個農藥登記證號的“菌克”,是于2009年從山東鄒平農藥有限公司購進的,共購進50箱,購進價90元/箱,銷售價100元/箱,至事發時共銷售91箱,全部銷給了閆店樓鎮周邊村莊的農民。兩種農藥一共250箱。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發現,曹縣工商局提供的報告當中,有這樣一條:上述兩種農藥(菌克和8701)均沒有進貨發票,當事人只提供了部分《山東鄒平農藥有限公司發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