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本刊記者 彭滔 實習記者 李思源
10月14日,一場名為“千名誠信通詐騙受害者聯名起訴阿里巴巴”的行動在天涯論壇上拉開了序幕。截止記者發稿時,維權聯盟已近400人,并還在持續上升中。
自4月份阿里巴巴推出誠信通普及版以來,一場誠信危機正在蔓延。百度搜索“阿里巴巴誠信通·騙”,有相關網頁上億篇。
這個被阿里巴巴定義為企業信用建設和電子商務入門的網上貿易服務工具,旨在推動小企業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和電子商務普及。
“阿里巴巴誠信通會員,果然誠”、“不是誠信通會員,咱不找,非誠勿擾”——伴隨著廣告中葛優獨特的腔調,誠信通迅速深入人心。
簡單地說,誠信通是一個網上攤位。它的最大特點,是每個誠信通用戶,都擁有一個信用檔案,買家可以通過網站抑或手機查詢。與普通會員不同,誠信通入會者必須按年繳納費用。相較于限量版2800元的年費,普及版只有它的60%——1688元。
網絡投訴扎堆
2010年7月29日,阿里巴巴買家黃燕飛打算進購一批女裝,挑來選去,還是選擇了誠信通會員,一個叫李楊的賣家。她回憶,當時是從銀行直接匯款的,502元。到款后,李揚稱單子多,只能推遲發貨,然后又說單位的車子送貨,就這樣等了3天。黃燕飛再打電話催貨,對方卻稱車子半路上拋錨了,還要等3天。
一來二去,黃燕飛覺得自己被騙了,遂投訴至阿里巴巴。李揚的網店不久后便被阿里巴巴關閉,而就在這個當口,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了蘇州買家嵇原春身上。嵇原春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8月9日,他向李揚匯款1000多元,而對方既不發貨也不退錢。“電話也一直關機了。” 嵇原春頓生疑惑,然后去互聯網搜索,發現李揚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子,不少人都上過他的當。
通過阿里助手向客服投訴,嵇原春得到的回復是“您投訴的會員已經封閉賬戶”。這個結果無法讓他滿意,畢竟“沖著誠信通用戶去的,卻白白被騙了1000多元。”嵇原春說。他隨后加入了“上阿里巴巴誠信通用戶當”群,驚訝地發現,與他有過類似遭遇的網商比比皆是。
在群里,群員們被騙的多則幾萬,少則幾千,卻鮮有追回騙款者。嵇原春在群里說了句“投訴無門啊”,立即引發了激烈的共鳴。
西安群員“鳳凰”說:我在阿里巴巴做網上交易好幾年了,是個老手,還是被誠信通會員騙了6萬多元。騙子通用的騙術就是告訴你他們因為走的貨量大,資金周轉不過來,所以不支持支付寶付款,需要直接銀行付款。“鳳凰”罵了一句。
“騙子們往往都得不到嚴懲。”臨沂網商孫文秀打出一行字:“強烈要求每個誠信通客戶必須用支付寶收款,每個誠信通會員都要有保障金,不然,誠信通真的成了騙子通了!”
群員“純銀印象”說:誠信通用戶沒有被嚴格審查,就冠以了“誠信”的名號,他們行騙,阿里巴巴要負連帶責任。
“就算不負責任,起碼也要安排專人處理誠信通的投訴啊……”成都網商吳勝貴接了一句。
事實上,阿里巴巴誠信通普及版甫一推出,業內人士就曾指出,從2800元/年降到1688元/年,這個信號表明阿里巴巴對企業用戶收取固定年費的盈利策略已經受到市場質疑,從而喪失了相當大的中小企業市場份額,不得不通過降價的手段試圖挽回。
誠信標簽賣1688元
馬云曾說:“誠信不是一種銷售,不是一種高深空洞的理念,是實實在在的言出必行,點點滴滴的細節,誠信不能拿來銷售,不能拿來做概念。”而在維權行動組織者之一“西雙版納”看來,這句話著實可笑。“‘誠信通’就是在賣‘誠信’。”“西雙版納”認為,阿里巴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么,作為阿里巴巴的主營收入之一,“旨在推動小企業商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誠信通項目究竟是如何被執行的?有無門檻?門檻多高?
誠信通會員與淘寶賣家一樣,均需要接受A&V認證,也就是個人身份與公司身份驗證。“對于個體戶而言,只要信用卡沒有不良信用記錄就能立即開通。”誠信通業務代理商“思洋中國”工作人員白婷說,“當然個人信用記錄須經過阿里巴巴邀請的第三方權威機構的資質認證。只有經過認證后,我們才會讓買家把錢存入你那個賬戶里面去。但阿里巴巴公司本身是無法獲知你的信用卡信息的。”
這是成為誠信通會員僅有的門檻。“就算個體戶還沒有開張,也可以提前申請。就算沒有營業執照,照樣可以成為會員。”白婷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
“思洋中國”大廳內一面“最佳銷售團隊”的錦旗讓這個20出頭的小姑娘驕傲不已。為了最大限度擴充會員數量,“思洋中國”內部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機制,末位淘汰。對于白婷來說,她每天都在和同事賽跑,“一個單都不能少”。
然而許多誠信通會員發現,該項業務并沒有宣傳中的那么神奇。湖南懷化麻陽自治縣網商歐夜子回憶,誠信通工作人員曾極力推薦她去聽一場“關于網絡生意戰略的講座”,內容包括店鋪運營和產品推廣的技巧,并為信譽難、銷售難、排名難等一系列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她興致勃勃地在網上參與了會議。
講座期間,講師周利萍說加入阿里巴巴誠信通的發起人,10年一遇,錯過就沒有了,就像2003年淘寶發起人一樣,就可以享受到首頁排名,并得到阿里巴巴的優先扶持、優惠等等的各種好處,如:每個行業限制3名,排名靠前,做推廣,信息每滾動一次就會有7到8個客戶找你。
歐夜子迫不及待地交了錢,但不久她便發現,“限量”的不限量,“推廣”的不推廣,宣傳與事實有很大出入。“網上有很多人在討論這件事情。”歐夜子方知被騙了。
誠信通官網顯示,誠信通包含信用體系、標準服務和會員價值三種服務。實際上,只是為賣家搭建一個標準網站,提供買家的真實信息、100條產品信息的優先排名(便于買家檢索)和建立信用檔案。
“賣家在乎的是產品如何得到更好的推廣。”長沙個體戶何旭說,他唯一看重的是“100條產品信息的優先排名”。但在咨詢了誠信通客服后,他放棄了辦理誠信通業務。
“打開阿里巴巴網站檢索產品,前30頁甚至更多都是誠信通會員。”何旭說,客服的解釋是,“產品信息優先排名”就是誠信通會員的產品排名在普通會員之前,而在眾多的誠信通會員中,你并沒有任何優勢。
“要是以后所有商家都申請成了‘誠信通’會員,那商家加與不加還有什么區別?”記者問道。“這和淘寶是一樣的,一般的是先加入的會員肯定會提前獲益的。你先加入一天,你就比別人多獲得一份展示機會。”
想要排名靠前,必須交更多的錢。誠信通業務代理白婷向記者解釋,如交納誠信保障金,競價排名,網銷寶等,“當然只有誠信通會員才有資格參與”。
“1688元是最低價,也有6888元的,1萬元的,投入越多的錢,就能獲取越多的‘誠信’。”誠信通湖南代理工作人員計磊說,“費用只有1688元,你想賺個百八十萬,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只能提供更好的平臺,效果如何誰都無法保證。”
更多的人是沖著“誠信”的標簽而來。白婷表示,買家對網上眾多的商家往往會一時無法選擇,加上之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買家對網上交易就會更加顯得謹慎。成為阿里巴巴的“誠信通”會員,就意味著商家是通過了第三方權威機構資質認證的,確保不會有不良信息記錄。“這樣,顧客在購物時肯定會更愿意選擇阿里巴巴的‘誠信通’會員。”
根據誠信通湖南代理計磊估計,全國已有誠信通會員70多萬家,長沙有5000家的樣子,僅長沙高橋大市場,就有誠信通用戶540家,其中部分商家既無工商營業執照,亦無稅務登記證。
現實照進網絡
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8萬億元,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日前表示,今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突破4萬億。比爾·蓋茨甚至認為,將來的世界,要么是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
電子商務平臺商的運營模式一直是被廣泛關注的焦點。“用10年時間,打造1000萬就業崗位。”馬云放言。為中小企業、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機會,隨即成為阿里巴巴三大戰略之一。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阿里巴巴推出了免費的電子商務相關業務,迅速地占領了市場,打敗了ebay。“雖說入口是免費的,但要成為賺錢的賣家,不可能不消費。簡單地說就是把你賺的錢分一些給阿里巴巴吧,至于分多少,你自己不好控制,但阿里巴巴卻可以控制。”中南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劉詠梅說。
在劉詠梅看來,誠信通業務是阿里巴巴收取年費的一種方式,只是“誠信”這個標簽太容易被人誤解。隨著“網銷寶”等廣告收費模式推出,作為初試水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在成為阿里巴巴誠信通會員之后,往往吃驚地發現,自己的投入并無法取得預期的廣告推廣效果,阿里巴巴收取的1688元固定年費僅僅是讓自己有資格得到網銷寶、黃金展臺等更高價格的付費服務而已,其年費本身并不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收益。
其實國外的電子商務沒有“免費”的概念。平臺開發商相當于商超,提供鋪位。“你進場必須繳納租金,而且還要被嚴格地審核。”劉詠梅打了個比方。
誠信通也有門檻,例如A&V認證,但它主要是面向中小企業,門檻不會過高,這是阿里巴巴采取的一種策略。不能說“進一步降低門檻,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一個初衷不好,但它就像一把雙刃劍,肯定會帶來各種問題。
國外原來還有一些做目錄商(推廣目錄商品)的,有上百年的歷史,也是做推廣,在線下發展,有一套成熟的體系。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沉淀,然后移植到網上。
國外的電子商務并沒有像國內這樣多的機制,但它是從現實社會中照搬進來的一套模式,運作得很成熟。易趣的貝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它類似于支付寶,但是幾乎沒有門檻。只要你有郵箱和信用卡,就可以通過貝寶平臺進行交易了。
顯然我們的電子商務還很不成熟。劉詠梅認為,不能拋開現實環境來談網絡,其實電子商務出現的信用問題,恰恰反映出中國社會的誠信缺失。
淘寶在做競價排名的時候,馬云就提出,要將“信用度”作為排名的權重之一,結果招來圍攻。“你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就行不通。”劉詠梅解釋,比方說有的售假者有價格優勢,他肯定不愿意用誠信來排名。
買家找賣家的時候,不能僅僅看對方是不是誠信通會員,而要憑借網絡經驗,把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考慮進來,比如價格低得離譜,肯定是假貨。電子商務由于信息不對稱,必須由第三方提供擔保、中介和仲裁,支付寶就提供了這種功能。劉詠梅建議網商,務必通過支付寶交易。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