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姜春康
被稱為深圳史上最“猛”的《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于8月1日正式實施。實施首日,深圳市交警局對3名使用貼紙改造車號牌的司機,處5萬元罰金并拘留15天。此舉一出,立即引起市民熱烈議論,褒貶不一。(8月3日《新快報》)
筆者認為,向司機開“天價罰單”,用招是否過猛?面對如此猛招,許多人還很不適應,能否設立緩沖期以便市民更好地消化各項法規?
盡管深圳市交警局表示,新《條例》實施前,交警部門已進行宣傳,宣傳期即為緩沖期,盡管該“天價罰單”目的是嚴懲違法者,并實現殺一儆百效用,但一上街就直接出猛招狠罰不商量,是否有點“不教而誅”的味道?打個比方,大家都對小偷深惡痛絕,但是否意味著看到小偷就可以立刻將其槍斃呢?很顯然,以“深惡痛絕”來替代法律規則有悖司法精神。
換言之,交警狠罰違法者符合法律精神,市民也全力擁護,但縮短緩沖期以“天價罰單”狠罰違法者,并嚇退其他“隱性違法者”,會不會導致暴力抗法事件發生呢?如果發生,會不會嚴重干擾民警的執法環境呢?
深圳有執法交警表示:“我個人認為不合適,但此條例由立法機關審議通過,我們就要貫徹實施。”直接執行處罰的交警的話,給我們提供了另一視角——“天價罰單”在被執行過程中,交警會感受到違法者的反彈。
法律尊嚴,需要嚴格執行來捍衛。但一刀切的狠罰,能否更人性和科學一些,按情節危害指數給予相應區別對待,而不是一棒子都打死呢?處罰力度都超過酒駕了,是狠罰套牌還是變相鼓勵酒駕呢?
當然,和廣州相比,深圳是特區,有立法權,故可以設定比上位法處罰上限更為嚴厲的處罰措施。在廣州,對貼改號牌違法行為處罰款200元、扣6分,而深圳則是廣州的250倍。這意味著,同樣一輛套牌車,開在廣州和深圳會遭遇到250倍的不同“待遇”,后者是不是重了些?
向違法司機開“天價罰單”,深圳做法無疑對豪車威懾力巨大,但要知道,每個在深圳或經過深圳的人,不一定都是富豪。而對那些不是富豪的人來說,今天貼牌被罰5萬,明天超速了會不會就被罰個10萬?這些天價罰單,會不會讓許多司機再不敢去深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