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貼墻變花臉 千元檢費維權難
求助工商撥云霧 認準品牌條款全
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張孟
2010年10月29日,消費者李先生在溫州市藤橋鎮某陶瓷店購買了一批價值370元的瓷磚,貼上墻沒幾天,瓷磚表面便出現一粒粒米黃色的小斑點。
于是找到陶瓷店要求退貨并賠償其貼磚所花費的人工費、材料費等。經銷商以該產品有廠家產品質量合格證為由提出:只退還370元購物款,其他費用一概不予賠償;如果要認定是瓷磚本身的質量問題,必須由消費者自付費用送去權威機構檢測。
令李先生苦惱的是,自己買這批瓷磚只花了370多元,而送去權威機構檢測可能就需要花掉上千元。到底要不要送檢呢?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了李先生的面前。
11月1日,李先生本來想放棄,但是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找到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藤橋工商所,陳述了案情。
工商所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李先生,并隨同一起到該店進行協調。工商人員向該店主說明了相關法律知識,并指出即使有廠家質量合格證的產品,也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如果經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為不合格產品,店主須依違約責任承擔消費者李先生貼瓷磚所花費的人工費、材料費,以及高昂的上千元產品檢測費。
店主權衡利弊,終于同意退貨并補償,給付消費者共計500元。雙方均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
工商人員總結消費警示
1.保留好購物小票,作為發生糾紛時的重要證據之一。如果購買數量和金額較大,盡量簽訂書面買賣合同。產品包裝上的信息也要盡量保留,以備將來追索生產者產品責任之用。
2.不要貪圖便宜,買一些無品牌無生產廠家的產品,盡量選擇信譽度好、有好口碑的有中國馳名商標(區別于著名商標和知名商標)的瓷磚,切勿因價格低廉因小失大。類似“中國陶瓷行業名牌”稱號、“中國瓷磚十大品牌”的評選活動結果,消費者可以作為參考,但要注意評選方單位是否具有權威性、評選方式是否具有廣泛代表性。
3.技術性能的鑒別不能僅憑感覺,還必須看廠家的認證證書、產品的質量檢驗合格證和質檢報告。技術達標的產品都有國家頒發的合格證書,購買前可向經銷商索要。
4.與銷售者約定的條款盡量齊全,特別是產品品質條款、違約責任條款,解決爭議的方法條款。產品品質須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合同中不要出現“或同等品質”等字眼。
違約責任方面,不要忘記約定如果產品質量有問題,產生的相關費用誰來承擔(例如貼瓷磚所花費的人工費、水泥材料費、質量檢測費等),并用各種形式保留該證據。
解決爭議的方法條款,消費者盡量約定離自己住所地近的仲裁機構或法院,以減少可能的維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