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反詐騙中心提醒:拒絕向陌生人轉賬,不要在陌生鏈接中付款
昨日,泉州市反詐騙中心透露,以“3·15維權”、退款等名義的電信詐騙案件近期高發,提醒廣大市民注意。
“由于您在網上購買的商品被檢驗出質量不合格,平臺要維護顧客的權益,請您辦理退款。”3月11日,一名自稱“電商平臺客服”的人打電話給惠安的陳女士。此前,陳女士在一網購平臺購買了一些嬰兒用品。這名“客服”稱,由于之前陳女士在網上購買的商品被檢驗出不合格,“3·15”快到了要維護顧客的權益,準備退款給陳女士。因對方能說出自己的姓名和所購買的商品,陳女士也沒多想便相信了對方。隨后,對方以陳女士支付寶賬號的芝麻信用分不夠為由,聲稱無法直接轉賬給陳女士,要求陳女士先從螞蟻借唄提現5萬元到銀行卡上,再轉到對方賬戶上。之后,對方會把5萬元連同貨款一起退給陳女士。就這樣,陳女士在“平臺客服”一步步的誘導下,將錢打到了對方賬戶上。錢一轉出去,“平臺客服”便聯系不上了,至此,陳女士才意識到被騙,急忙報警。
近段時間,被“3·15維權”“退款”騙局所騙的案件屢屢發生。
3月9日,市民林女士接到一陌生電話自稱“淘寶商戶”,說她在淘寶上購買的衣服有質量問題,要收回并退錢,不過,林女士要先提升芝麻信用額度才能退款。林女士按照對方提示操作,先后5次向對方微信轉賬6萬元,最后,林女士發現被騙了。
幾乎同一時間,家住南安霞美的李女士接到自稱“電商維權客服”電話稱,李女士在網購平臺購買的衣物含有致癌物質,平臺倒查后發現,要求商家退款并賠償。李女士添加“維權客服”微信后,對方稱可以進行退款,發送了幾個二維碼給李女士。按照對方的說法進行操作,李女士多次向對方提供的二維碼進行付款,共被騙走2.7萬元。
3月6日,中心市區的朱女士報警稱,5日中午,她在家中接到一名自稱是“維權客服”的電話,說她網購的電器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很可能爆炸、漏電,現在“3·15”到了,他們發現后責令網店通過支付寶“網商銀行”退款給消費者。朱女士添加了“維權客服”微信,按照其所說的操作,在支付寶“網商銀行”進行貸款,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被騙子轉走7筆共6萬多元。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介紹,時下許多市民經常網上購物消費,詐騙分子也針對這一現象更新騙術,冒充購物網站客服以“退款”為由(近期多以“維權”為由),向網購市民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去年下半年以來,這類案件發生數百起,群眾損失超過300多萬元。
詐騙嫌疑人一般先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受害人信息及訂單詳情,通過打電話或短信方式以快遞丟失、貨物殘缺、系統升級等理由,近期則以商品存在安全隱患、質量問題會致病等由頭,表示要向顧客退款。而后,一步步引導受害人進入釣魚網站,誘騙受害人輸入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將受害人銀行卡內現金轉走,或直接發送支付寶、微信二維碼、借款平臺給被害人,讓被害人輸入支付密碼等方式實施詐騙。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提醒:拒絕向陌生人轉賬、匯款,不要在陌生鏈接中付款,不要接受陌生文件或隨意掃描陌生二維碼付款;收到退款信息時請仔細辨認,購物網站的退款不會讓你輸入銀行卡、密碼等信息;任何一個驗證碼都有可能和您的款項相關,請勿隨意告知他人;任何涉及款項、個人信息的相關操作,請第一時間聯系購物網站官方客服或撥打110核實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