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寶的客服人員服務態度真好,但無論你怎么說,她總是微笑著重復那幾句話,純粹就是搪塞消費者。”
近日,杭州的周先生在淘寶上購買到疑似假冒的產品。收到商品后,周先生曾先后致電淘寶客服時長達數小時,但并未解決實際問題。“淘寶的做法,其實就是保護售假者,人為提高消費者維權的門檻!”
本刊記者就此事,進行一番了解后獲悉,當事人周先生是浙江杭州一化工廠的管理人員,常年吃著一個品牌的營養保健品。近期,他發現淘寶上也有這個品牌的產品在銷售,而且價格比從日常購買的價格,便宜不少。
于是2011年10月8日,周先生在淘寶上購買了該產品。下單后沒多久,周先生便收到了賣家發來的貨品,但待他打開包裝后,發現問題有二:1.價格193元的保健品應該是4盒裝,但收到的包裹中卻是3盒裝;2.產品條形碼被人為破壞。
感覺產品有問題后,周先生馬上與賣家取得聯系,但賣家此時的態度與之前出現了強烈反差,賣家的回復是:覺得產品不對,可以退貨,但運費自理。
周先生對賣家的做法不認同,為了證實產品是否有問題,于是周先生又聯系到了食品生產廠家。廠家的答復令周先生大跌眼鏡,廠家表示:公司從未授權任何商家或個人以網絡銷售的方式進行產品銷售,所以淘寶上銷售本公司產品均未得到公司授權。另外,從周先生描述上,廠家指出,商品在出廠時,外包裝包括條形碼都完好無損,因為是具備國家正規批文的營養保健品,對密封、存儲條件等都有嚴格要求,所以周先生購買的條形碼破損產品應該屬于來路不明的產品。
得到生產廠家的答復后,周先生對賣家進行差評評價,卻不料賣家將周先生投訴到淘寶。與此同時,賣家向淘寶出示了自身的營業執照、進貨單據等相關證件,以證明是正品。
周先生隨即將淘寶網轉發的兩張進貨單據,發送給生產廠家確認,生產廠家客服根據進貨單據判斷:此憑證和印章不是生產廠家的。
周先生在仔細觀察這兩張購貨訂單后,又發現了兩個問題:其一,令人啼笑皆非,賣家提供的單據印章中竟然有錯別字,而另外一張白色的訂購單上竟然沒蓋任何印章。其二,售貨價格遠低于進貨價格,如生產廠家標注160/盒的出廠價,賣家卻以98.5/盒的價格出售。
“賣家又不是在做慈善,以低于進貨價進行銷售,這其中肯定有貓膩!”周先生告訴記者,他懷疑賣家從市場上收購舊的包裝,再把包裝上印有防偽信息的部分刮掉,然后故意在相應的熱收縮包裝膜的位置用刀片劃開幾個口子,美其名曰刮掉暗碼為了應付生產廠家低價銷售檢查。
“我對淘寶的不理解就在于此,賣家僅僅提供了兩張完全站不住腳的單據,淘寶就認定是正規進貨。”而周先生要想證明所購買的營養保健品有質量問題,淘寶卻設置了極高的門檻。淘寶客服告訴周先生,如果他要證明該產品為假冒產品,只有兩個辦法,其一,到省、直轄市或自治區以上的質檢機構去鑒定;其二,生產廠家出具書面假冒產品證明。
“我認為,淘寶公司證明產品假冒的兩個途徑簡直是人為地設置障礙,不讓消費者去維權。”周先生告訴記者,“我只購買了幾百元的產品,卻不知要花費多少錢,浪費多少時間,更不知去哪個檢驗機構去鑒定,淘寶簡直是在包庇售假者!”
在與淘寶客服進行了七、八次,時長多達四、五小時的溝通之后,周先生最終選擇了放棄利用淘寶的平臺進行維權。
“無論你怎么說,淘寶客服總是微笑著重復說過的話!”周先生告訴記者,他簡直懷疑電話那頭,是程序設定好的機器人自動接線。
隨后,記者就此事與該款營養保健品的生產廠家取得了聯系,廠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從未授權任何企業或個人在淘寶及淘寶商城(現名稱為天貓)銷售該公司產品。
“保健品是特殊商品,我們也不建議消費者通過網絡形式購買,去正規授權店,這樣產品質量才有保證。再次呼吁消費者不要食用沒有廠家保證的產品,以免引發不必要的問題。”
記者在周先生購買保健品的網店看到,該店鋪右上角顯著位置提示著:各位親,小店為淘寶消保賣家,正品貨源,堅持以最低價銷售,假一賠三,不滿意可退貨,請放心購買!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2011年3月,美國貿易代表處曾公布了一份“惡名市場”名單,名單中列出了全球30多個“幫助銷售盜版及偽劣產品”的網絡及實體市場,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美國貿易代表處稱,這30多個市場均幫助非法銷售受知識產權或專利保護的商品和物資,使“全球的企業及行業受到損害”。有分析指出,作為阿里巴巴集團下的子公司——淘寶被列入黑名單,與其對待仿冒與盜版的態度一直曖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