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處理消費投訴以來,總是能接到這類讓人哭笑不得的消費投訴案例:某消費者從他認為的官方網站或微商平臺上購買了品牌鞋、品牌手機、品牌化妝品以后,要求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幫助他們進行維護消費權益,而問到購買時的價格,往往與同品牌的產品相距非常大。
這類投訴多見于一些日常消費類產品的購買之后。比如,新百倫(New Balance)、阿迪達斯(adidas)等品牌運動鞋、蘋果、三星最新款的手機、歐萊雅、蘭芝等最暢銷的化妝品……
近期湖南長沙的杜先生稱自己在新百倫官網買了一雙41碼的鞋,但是5天后收到的鞋卻是42碼的,多次和新百倫官網客服聯系,沒人處理。他希望通過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得到盡快處理。
可不曾想,新百倫品牌的回復是這樣的:杜先生購買產品的鏈接并非其官方授權的店鋪,也不是該品牌的官網。
通過搜索引擎搜索不難發現,新百倫官方網站并未出售任何產品,該網站也在授權渠道部分明確寫清楚了線上線下的官方授權渠道。在這同時,搜索引擎也能輕易搜索到一些跟官方網站類似的網頁,寫明“官方旗艦店”等字樣,混淆消費者的辨認。
與官方授權渠道不一樣的是,這類山寨網站幾乎有一個共同特點,同款產品售價是目前市場售價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
而有一部分消費者明明知道是山寨產品,仍然從無任何第三方擔保平臺的網站或個人微商進行交易,購買了品牌產品,要求維權。
江蘇的葉女士家人從網上購買了一部自稱是港行蘋果6s手機,消費者收到手機后發現,這個手機的性能是高仿山寨的,次日消費者打電話要求退貨,當時客服說同意辦理退貨手續,可要了退款信息以后就沒有了下文。
與之類似,一位河北的康先生想從網上購買手機,通過搜索引擎上點開了一個網站,基于一個微商加他微信,跟他說7天無理由退貨的承諾,當即他在該微商平臺處花費三千元預定了一臺手機,但收到貨的次日,他發現,手機像素特別差,分辨率很低,他與對方聯系退貨事宜,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
根據康先生提供的網頁地址發現,頁面主要為手機使用的各種宣傳圖片,主要通過手機預約和微信號購買的方式,并且十分明確地介紹了手機售后的各種條款,網頁末端更是配上滾動顯示的各種消費好評。
但這部所謂的三千元的暢銷手機,已使用醒目字體標明,這是一款三星去年末發布的心系天下W2016型號手機,目前市場售價15588元。
廣東李先生收到電話,對方告知其提示他有一個網絡購物會員VIP卡,可以在網絡購物優惠打折,并且附送歐萊雅護膚品,還有一張300元的電話充值卡。
于是,李先生訂購了產品。到貨后李先生使用電話充值卡充值,一直提示卡號或密碼有誤,再撥打售前電話號碼無人接聽,李先生這時候醒悟,覺得這是一個騙局。
在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投訴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以前在這樣的電話充值卡騙局中,有的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對方承諾免費送的歐萊雅套裝,所以當到貨時第一時間使用的是這個套裝,等到出現發現是假貨,皮膚出現不良反應的時候再進行核實電話充值卡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這類消費者投訴時,往往極易將錯誤歸咎于“大牌”的問題。曾經就有一個電話詐騙案例中的消費者,在使用贈送的歐萊雅產品之后出現問題,她就直接認為是歐萊雅產品的質量問題。就此類問題,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曾經也聯系過歐萊雅中國的顧客關懷中心,他們也表示十分無奈。因為,與其他大牌被“山寨”類似,企業也想盡了各種辦法希望在購買源頭控制產品售假的問題,從品牌的官方網站的頁面鏈接到授權通道,并公示實體專賣店信息,但售假的問題并沒有得到遏制。
更為嚴重的是,有一種更為普遍的消費現象在這類案例中蔓延。此類消費品若是能正常使用,消費者認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一旦消費者使用這樣的產品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問題時,他們才意識到問題開始維權,而這樣的產品展示頁面已經關閉或者電話銷售的聯系方式已經無法接通,消費維權遭遇困境。
對品牌企業來說,這類“山寨”商品和其他領域高仿一樣,只有最后把它們變成高仿品的人才被追究法律責任,而這樣的人往往都不是什么有錢人,或者說即使有自己的企業,也是代加工。所以,一是人不好找;二是即使找到了,賠償也是空談。最重要的是,剛告了這一家,那一家又冒出來了,“煩不勝煩”。到后來,不少企業索性就管不了了。
對個人消費者來說,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消費者要避免消費雷區,練就火眼精金,就不得不謹記“貪小便宜保不齊要吃大虧”。在文末,不得不引用一句話,消費者,你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