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23日,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共收到關于奶粉投訴105例。在投訴中,很多消費者反映,在他們所購買的嬰幼兒奶粉中有褐色或黑色顆粒異物。
這些異物從何而來,又對孩子的身體有什么影響呢?
投訴:奶粉中的黑色異物
今年3月,遼寧大連消費者尹先生投訴稱:我于2017年12月11日,在京東網絡購物購買了美素佳兒奶粉,在使用時發現包裝盒內的真空包裝勺子內,有黑色異物。我于2018年1月7日聯系廠家,但是到目前為止,廠家沒有告知我黑色異物為何物,如何產生,且沒有給我一個滿意的答復,現要求廠家給我一個答復,且賠償我的損失。
無獨有偶,今年5月,廣東深圳消費者傅女士也遇到了類似問題:本人在3月份在深圳市龍華區嘉熙業廣場1層,愛嬰島(民治大潤發店)里購買愛寶美Aptamil嬰兒配方奶粉,在所購買的奶粉德國進口的總共有6罐(有一段和二段),其中3罐發現淡黃色的固體異物,形狀有類似芝麻大小的,有類似葵花子仁形狀大小的異物。期間小孩子約6個月大小,吃了這個奶粉后明顯和以前形成不一樣的情況:1.在室內溫度舒服的情況下,汗流浹背,一天要換幾套衣服;2.拉肚子次數一天4次,便便向水一樣;3.脫發,頭發枯黃容易落。
專家:黑褐色顆粒是在干燥過程產生
看了這么多投訴,那么這種黑褐色顆粒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且聽高級營養師姚婷細細道來。
說到奶粉中的黑褐色顆粒,還要從奶粉的生產工藝說起:鮮奶變成奶粉的過程,都會經過一系列干燥技術制成粉狀產品,最常見的就是噴霧干燥技術、滾筒干燥技術。即將濃縮乳泵入溫度較高的干燥塔中,使乳液霧化干燥成粉。
而消費者一直糾結的黑褐色顆粒,就是在干燥過程產生,產生的原因有這兩種:
1.美拉德反應。
濃縮乳粉干燥過程,加工時間較短,但是仍有少量乳顆粒停留在干燥器的角落里,導致在干燥器中停留較長時間,乳粉顆粒中的乳糖的羰基和乳蛋白的氨基發生美拉德反應,生成黑褐色焦糖顆粒。就如同烤紅薯或者面包時,在高溫下,糖類會發生一系列反應,使烤后的紅薯和面包散發出甜甜的香味,并且帶有焦糖的褐色。
平時常見到的就是這種焦糖顆粒,經二次沖調或者反復搖勻后基本能夠溶解,少量出現不會影響奶粉的品質,消費者可以放心。
2.焦糊化現象。
奶液濃縮干燥過程,干燥器內的進風溫度大多保持在180~200℃,為了保證蛋白質的活性,整個干燥過程只有約25秒的時間,但這過程難以保證每一處被霧化的奶液都能均勻受熱,極少數奶液中的乳糖在高溫(200℃以上)條件下會發生焦糊化的現象,其中的乳蛋白在這種情況也會變性失活,生成黑色、灰褐色的糊化顆粒,但是這種情況出現幾率較小。
偶爾在沖好的奶液中見到的留在奶瓶底部的細小顆粒,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并不會影響食用,家長們可放心給寶寶飲用。
但是,正因干燥成粉過程的這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奶粉干燥冷卻后還會經歷篩粉的流程,讓所有乳粉通過布袋過濾器,將這些雜質顆粒篩除,最后再進行包裝。
國標:“焦糊粉”含量不得高于12mg/kg
基于這種不可避免的因素,國家也做出相應規定: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中明確規定焦糊粉的含量:不得高于12mg/kg。即若消費者購買1聽900g規格的奶粉存在的焦糖粒在10.8mg以內,即約2茶匙的量,都是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想象將2茶匙焦糖粒倒入一罐奶粉中的狀況,若奶粉中存在這么多的黑粒就真是質量問題了),所以奶粉中偶爾出現幾粒這樣的焦糊粉已經是嚴加控制后的成果了呢。
說到這,不得不再啰嗦幾句,消費者在給孩子沖泡嬰幼兒奶粉時,可能還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也屬于正常現象,可繼續食用:
1.奶粉結塊。
奶粉加工工藝要求,水分最好控制在2%~5%,這樣就能更好的維持其理化性狀,再加上運輸途中搖晃時,奶粉顆粒之間摩擦產生靜電也會使小顆粒“抱”在一起,若平時見到較松散的團塊,勺子輕碰能散開,沒有異味,就說明品質沒問題。
2.奶粉顏色不一樣。
市面上見到的大多數奶粉為均勻的乳黃色,但是由于不同品牌或批次的奶粉的配方、奶源、工藝以及脂肪含量等存在差異,就會導致奶粉的色澤可能是淺黃色或者偏白,只要粉質有光澤,顏色均勻無異味,就屬于正常狀態。
3.奶粉沖調有泡沫。
奶液受其表面張力與粘度的影響,沖調時或多或少會產生氣泡,而乳清蛋白等營養成分的加入又會使這種張力加強,所以沖調奶粉產生泡沫無法避免,寶爸寶媽可通過控制沖調水溫和沖調力度去減少泡沫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