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3年,中國汽車市場以穩超2000萬輛的銷售業績繼續蟬聯全球第一大市場。按照中汽協的預測,今年中國車市的增長將回落到10%以內。2013年車市產銷超乎意料地增長,讓人對今年車市整體增長有所擔憂。
作為“十二五”整體戰略的關鍵之年,各汽車企業依然對2014年的市場保持樂觀。一方面各大車企加速企業戰略的實施;另一方面在車型、產銷及營銷方面紛紛加碼,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今年上半年有187款新車上市,幾乎每天都會有一部新車亮相。尤其是在北京車展的4月份就有多達61款亮相。隨著各大車企的業績相繼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愁。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年7月9日公布數據,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量為1178萬輛,同比增長9.6%,銷量為1168萬輛,同比增長8.4%。其中,乘用車產銷970.85萬輛和963.38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2.05%和11.18%。商用車產銷則分別同比下降0.59%和3.18%。乘用車分類型中,SUV和MPV銷量分別超過37%和55%,轎車銷量增幅只有5%。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乘用車市場銷量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而中國品牌市場表現持續低迷。中汽協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下降3.48個百分點,為37.68%。中國品牌轎車上半年市場份額為22.24%,同比下降5.41個百分點。今年6月是2009年以來中國品牌轎車市場份額最低的一個月。
上半年汽車投訴匯總:汽車異響問題突出
從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汽車數據看,2014年1月至6月22日,中心共收到消費者投訴4132起。按汽車投訴涉及總成分類,涉及傳動系投訴最多,為1486例;其次為發動機投訴,共計1366例;投訴量位居第三位的是電氣設備投訴,共331例。按涉及到的汽車總成劃分,引發召回前三位依次是電子電器缺陷、發動機缺陷以及動力傳動系統缺陷。
據質檢總局公布數據,2014年1月至6月22日,共有58家企業開展了79次召回活動,涉及缺陷汽車93.61萬輛,召回次數較去年同期增長23.44%(2013年同期實施汽車召回64次)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2.69%(2013年同期召回缺陷汽車139.07萬輛)。
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統計,今年上半年1月至6月共收到汽車投訴共計1956例,涉及110個汽車品牌,317款車型。投訴總量基本與去年持平,汽車行業消費者的重點投訴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兩個方面。
按照汽車品牌排名,綜合轎車和SUV車型,福克斯、長安CS35和哈弗H6排在消費者投訴前三位。按照地區投訴統計,除港澳臺三地,山東、江蘇、河北、廣東和北京排在前5位,投訴統計分別為193例、183例、153例、147例和113例。浙江、上海、河南、安徽和四川排在6到10位。按照汽車質量問題排名,汽車異響445例、漏油224例和空調問題85例。此外,上半年共接到汽車自燃事故33例,涉及安全氣囊的質量問題17例。
投訴整體特征:售后服務問題增加
1.消費者投訴多為老問題
福克斯,長安CS35以及哈弗H6是消費者投訴最多的三款車,當然問題也是老問題,比如福克斯的漏油問題。作為福克斯以及哈弗H6分別在轎車和SUV銷量排行榜長期位居榜首的兩款車型,質量問題卻一直頻出。而長安CS35還是集中在老車主的乳化問題。長城在今年上半年銷量不佳,而令消費者頭疼的哈弗H6掛檔門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2.異響占據了整體汽車投訴的1/4
發動機異響、變速箱異響、空調異響、中控異響以及車門異響成為各個汽車品牌遇到的普遍問題。在中國質量萬里行處理的異響投訴中,涉及了70多款汽車存在異響問題,很多車主反映,盡管廠家和4S店針對異響做出了一些技術改善,但從實際行車過程中,并沒有完全解決,有的廠家對異響給出的解釋就是正常的聲音。
廣西謝先生反映:“他今年4月30號剛買的菲亞特自動暢想版,5月4日就發現異響。聯系4S無法進行維修,廠家說是正常現象。但他和其他車友的車對比無此現象,又去4S店拿新車對比也無此現象。”
3.投訴解決率總體不到50%
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收到的1956件投訴里,目前有913件投訴未得到企業的回復。此外,在已經得到回復的投訴中,消費者進行再次投訴的比較多。在回訪的消費者中,有一些消費者并沒有得到廠家的任何消息,都是自己與4S店進行聯系。
4.售后維修服務難保證
來自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1.37億輛。業內人士預計,該數字未來幾年將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由于我國汽車保有平均年限已達3.23年,維修保養高峰即將來臨。
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在今年上半年共收到關于汽車售后服務問題的投訴329件,相比去年增加了30多件。其中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價格欺詐、服務態度差、敷衍消費者以及不給解決問題。
河南的周先生反映:“今年2月購買的眾泰5008汽車,使用兩個月內,換過頂燈、五個門的閉鎖器,轉向燈開關總成,期間往返服務站30多次,最后一次氣囊報警故障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在此期間4S店發過三次配件,都和原車的不一樣,現解決不了,讓聯系廠家,廠家給的答復是相同的配件沒有貨,他們那邊再處理,到現在問題一直拖著。”
豪車維權艱難
案例一 新奔馳自燃
朱先生今年6月7日在泉州迎賓大道中升之星奔馳4S店購買一輛新款奔馳E260L。花費不到45萬元。朱先生滿懷高興的心情接車回來,但是讓人想都不敢想都事情發生了。
6月18日下午朱先生開著車子去辦事都時候,突然車前冒起了黑煙,朱先生處于本能反應減速靠邊,但是剎車這時候根本不起左右。由于開都比較慢,當時旁邊沒太多人,朱先生用鑰匙關閉發動機后車子靠邊緩緩的停了下來,這時候車子前面已經冒出了明火。
隨后,消防大隊和交警都陸續趕來,用了近一個小時都時間把火最終撲滅。
在6月18日當天,朱先生聯系了4S店相關人員,也積極的配合了他們提供材料。4S店的人告訴他把車拖到他們店,還說可能會是修的結果。朱先生認為,燒成這樣根本修不了,在接下來的日子,朱先生開始打奔馳投訴電話,但是一直到現在也沒有音訊。
案例二 克萊斯勒缺少盲點監測系統(BSM)配置
上海王先生今年4月3日在上海越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也)購買了一輛大切諾基(進口)2014款3.6L旗艦尊悅版(WKJT74)。因為一直出差,提車后只開了幾次,截至4月23日,跑了約400公里。 2014年4月21日王先生與朋友見面時發現朋友也買了大切諾基(進口)2014款3.6L旗艦尊悅版(WKJT74),但與朋友的車比較后發現自己所購買的車竟然沒有盲點監測系統(BSM)。
當天王先生立即與越也銷售人員聯系并反映情況,并約定于4月23日早晨到越也去做檢測,經越也售后技術人員的檢測,王先生所購車輛的確沒有盲點監測系統配置,對此,越也出具了相應的檢測報告。王先生也在該4S店見到3輛同一款車均有盲點監測系統(BSM)配置。
王先生認為越也銷售給他的車輛缺少盲點監測系統(BSM)配置,此問題性質非常嚴重,要求越也給他退換一輛功能配置完整的車輛,越也稱需要與廠家(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溝通。但是截至到2014年5月4日,沒有接到越也或者廠家任何有關所購車輛出現缺少盲點監測系統(BSM)配置問題的回復。
王先生于2014年4月23日,26日以及5月3日三次撥打廠家4006500118電話反映情況,工作人員說相關人員會與他聯系。
據王先生了解:“所購買車輛2013年6月12日出廠時的配置是WKJT74,Option sales code is HL-U5 DFL ERB GEG PXRRH_123R 4HC,即所購車輛出廠時應該有盲點監測系統(BSM)配置,但實際卻沒有該系統配置。而他的朋友購買的以及在4S店見到的同款車卻有盲點監測系統(BSM)。此問題事實清楚,越也銷售給我的車輛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案例三 進口大眾途銳行駛途中多次突然熄火
長春的于先生在2013年5月2日購買了途銳油電混合型3.0V6四驅5座越野車,在去年10月23日和11月底發生兩次熄火,同時轉向及剎車瞬間失靈,造成事故發生,車輛維修費9萬多元,維修時間長達60天左右。
今年2月25日下午,車輛在行駛途中再次熄火,經過4S店技師檢測,檢測故障碼結果還是和以前一樣的燃油系統出現故障。3月2日,維修人員再次對該車檢測,在沒有任何維修的情況下,該車故障碼又自行消失。
于先生介紹,從購買車至今,因為經常發生故障,僅行駛13000公里,同時也給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尤其嚴重的是,現在該車已經給他身心帶來傷害,任何人不敢駕駛該車上路,該車的熄火問題已經對駕駛員和乘車人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威脅。
于先生經多次到該4S店訴求,仍然沒有結果,4S店工作人員一直在推拖。目前他提出三個要求:“ 一、退車(含車輛購置附加費、落籍費);;二、賠償該車在維修期間導致我們無法使用該車輛的損失; 三、賠償因車輛自動熄火導致發生事故的維修費。”
消費者仍難依靠“三包”
從去年10月1開始施行的汽車三包以來,關于三包的話題爭議不斷。今年年初的時候,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汽車生產者信息備案公開情況評估結果并進行解讀。評估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12月16日,已有104家汽車生產者提交的汽車三包備案信息完成評估。評估中發現了13項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包憑證和保修保養手冊兩大類問題。評估中發現部分汽車生產者在信息備案、公開上存在一些違規問題和不公平條款,主要特征表現為:一是減免汽車經營者責任,規避應盡的三包義務;二是限制或者侵害消費者權益,加重履行的三包義務;三是賦予汽車經營者單方權利。
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上半年統計,關于汽車三包的爭議投訴有44件。消費者經常會碰到一些4S店把保養和三包條例捆綁起來,還有一些明明是發動機、變速箱等出現故障,但廠家不按照三包進行更換,實施霸王條款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
對于三包法來講,真正的能讓廠家和消費者獲得相應的權益,還需要更多時間的考驗以及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