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肉類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讓興奮劑遠離奧運食品-食品煙酒
2008-03-30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檢測人員正在對待檢樣品進行分析。檢測人員正在對待檢樣品進行分析。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肉類食品專業研究機構,國家肉類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就設立于此。日前,中心主任王守偉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心在支持北京奧運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制定奧運會期間的《可生食肉類衛生標準》、《可生食水產品衛生標準》外,還承擔了奧運會部分肉制品興奮劑檢測工作。
奧運會興奮劑檢查量歷屆之最
北京奧組委曾于去年宣布,北京奧運會興奮劑檢查工作將從2008年7月27日至8月24日期間進行,屆時奧運村和所有競賽場館將設立41個檢查站。
北京奧運會上,運動員的血檢和尿檢將首次實現在場館檢查站同時進行,跟以往必須在奧運村血檢相比,提高了效率。北京奧運會的興奮劑檢查數量為4500例,為歷屆奧運會之最。
中心在接到承擔奧運會肉制品興奮劑檢測任務后,迅速組織有關人員組成項目攻關小組,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點,終于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腎上腺素、多巴胺等9種興奮劑檢測項目的開發工作,并通過了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測評。“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檢測數據的進一步積累工作,為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辦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王主任說。
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是質檢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心自組建以來一直承擔著國家與地方的科研項目,主持制定了GB/T 9695系列標準20余項以及SB/T 10003、SB/T 10278、SB/T 10279、SB/T 10251、SB/T 10280等肉類食品行業標準,還主持制定了火腿腸、熏煮火腿的國家標準。這些工作的進行,對規范市場、扶優治劣、引導消費、服務企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正當權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實力雄厚嚴把肉制品興奮劑關
作為國內唯一的國家級肉類食品專業研究機構內的質檢機構,中心在人才和硬件設施方面的建設堪稱一流。
談及中心一流的軟硬件設施,王主任表示:“這次在家門口舉辦奧運會,我們完全有實力,也有信心,把好奧運會期間部分肉制品興奮劑檢測這一關。”
目前,中心下設辦公室和兩個檢驗室,現有員工19人,其中有博士1人,碩士3人,高級技術人員7人,中級技術人員7人。王守偉主任本人就是一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知名專家。“我們中心的學歷構成以本科和碩士為主,技術職稱以中高級為主,年齡層次以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為主,梯隊結構和學科構成配置合理。”王主任自豪地說。
據王主任介紹,中心具有較強的技術水平和精良的檢測設備,有開展食品科研和檢驗方面的豐富經驗。一支由博士、碩士及高級技術人員組成的極富創新能力的科研和檢測隊伍,其專業覆蓋了分析化學、儀器分析、食品分析、生物化學、公共衛生等多個學科領域,并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中心長期承擔著國家與地方政府下達的科研及檢測任務,多次圓滿完成政府下達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任務,并于1999年9月順利通過了由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的實驗室認可。
中心成立20年來,硬件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王主任說:“我們擁有約3000平方米的檢驗室和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氣相色譜儀等分析儀器60多臺(件),是目前國內最權威的肉類食品檢測機構。近5年來,為提高肉類行業的技術水平,中心舉辦了‘肉類食品檢測方法’、‘美國食品營養標簽法規及其分析方法’、‘肉類制品生產企業法人代表培訓班’等學習班9期,先后有550多人參加了培訓。”王主任滿懷信心地表示:“在奧運會期間,我們一定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肉制品興奮劑檢測任務。”
應對突發事件經驗豐富
王主任介紹說,自1990年以來,中心受國家質檢總局委托,對全國除臺灣、西藏以外30多個地區的熟肉制品質量進行了多次國家監督抽查。“通過這些抽查,我們向全國的生產企業宣傳了國家最新的相關標準,糾正了肉類食品行業內錯誤的生產管理模式,傳播了肉制品工業化生產知識,為獎優懲劣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一系列的工作也為我們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相信面對此次奧運會肉制品興奮劑檢測中可能遇到的種種突發事件,我們一定能夠應付自如。”王主任自信地說。
1992年豬肉市場放開,市場注水肉泛濫,中心配合國家質檢總局進行了注水肉專項監督抽查,打擊了不法分子,使注水肉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5年,四川發生豬鏈球菌疫情,中心僅用6個小時就拿出檢測方法,配合國家質檢總局對全國30個大中城市的豬鏈球菌進行了普查,保證了豬肉的食用安全。2005年以來受北京市工商部門的委托,加大了對豬肉、肉制品和水產制品的市場抽查力度,為規范市場作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多方的好評。
2007年7月國內爆發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威脅到生豬養殖者的利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中心在接到國家質檢總局的任務后,于第二天組織專家制定了檢驗方法,并在全國10個省、市開展了大范圍抽查,遏制了販賣病、死豬肉的不法行為。
2007年7月8日,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透明度》欄目播出《紙做的包子》報道后,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但由于事發突然,有關部門并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中心迅速組織相關人員犧牲周末休息時間,進行檢測方法的討論與研究,在較短時間確定了幾種詳細的檢測方案和程序,并由牛晉陽博士親自主持進行檢測。
7月14日,中心正式接到朝陽區工商局送來的35件包子樣品,并按先前制定的檢驗程序進行了檢驗,結果所有抽檢包子中均沒有市場上所傳的“紙餡”。是檢測方法出現了問題?還是真沒有市場上所傳“紙餡包子”?以牛晉陽博士為代表的檢測人員仔細檢查了實驗的每一個細節,確定了檢測的萬無一失,并鄭重地在檢驗報告上簽上了自已的名字。檢測結果受到了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北京市有關領導當即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進行包子的抽樣檢查并將所有包子樣品全部送到中心進行檢測。
“紙餡包子”事件影響巨大,引起國務院有關領導和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公安部門介入后組成專案組全力偵查,于2007年7月18日初步查明事實真相。在這場撲朔迷離、緊張激烈的戰斗中,中心起到了關鍵性的技術支持和質量保障作用,對遏制丑惡、穩定民心、共筑和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心在堅持日常抽檢工作的同時,將全力以赴完成好為奧運食品把關的重任,把興奮劑趕出奧運賽場,還北京一個干凈、綠色、健康的奧運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