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質檢系統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紀實(質量提升年篇)
2009-08-21 點擊:次
躍上質量新高度
——全國質檢系統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紀實(質量提升年篇)
30年前,在全國第二次“質量月”廣播電視大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恩發出了一個關于質量的莊重宣言:基本建設要認真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努力做到各項工程達到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
新聞記者用文字記錄了這一短暫瞬間,當“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聲音,在人民大會堂響起時,全場一片掌聲。
30年后,“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聲音再次在人民大會堂響起。2009年3月5日,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所有工程建設都要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給子孫后代留下寶貴財富”時,臺下掌聲一片。
一句標志性的語言、兩個精彩的歷史瞬間,勾勒的是國人對于質量的追求、對質量的重視和對質量提升的渴望。
2009年“兩會”之后,“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開展在全國迅速拉開帷幕。在“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方針的指引下,全國質檢系統以質量提升為目標,讓質量的力量牽引著“中國制造”不斷邁向“中國質造”。
牽引力
一位又一位省市領導對質量工作作出新的批示。
2009年,在貴州省質監局上報的《2007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地區排名貴州省名列第十六位》專報上,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傅傳耀批示:以質取勝,是通行天下的真理,建議再將細化的指標通報相關企業,并報主管制造業副省長,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爭取質量競爭力指數再上一個新臺階。
在此之前,貴州省省委書記石宗源、貴州省省長林樹森還分別在貴州省質監局上報的《遵義縣劣質化肥專項執法檢查情況報告》專報上,作出了重要批示,鼓勵和指導全省的質量工作。
領導的批示,顯示的是貴州省對質量工作的重視。而這只是全國各級黨委政府重視質量的一個縮影。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質量不僅關乎安全、關系群眾的生活,更關乎一個地區、一個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重視質量,正成為我國各級黨委政府的共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質量提升工作同樣如此,而牽引著質量這輛列車一路前行的,正是全國各級黨委政府。
在西北,甘肅省人民政府積極推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同14個市、州人民政府簽訂《質量安全目標責任書》,省政府對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對完成目標責任成績突出的6個市州予以表彰,引起了各級政府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
在華北,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意見》,把各地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工作情況納入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年度考核內容。
“質量興省是一個戰略問題,各級各部門應當高度重視,花大力氣在全省范圍內推進實施。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重質量、講誠信的濃厚社會氛圍。有關部門要突出重點,加強部署,一個戰役一個戰役地打,把質量興省戰略落到實處。”這是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對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提出的明確要求。當天的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河南省質監局代省政府起草的《關于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決定》,這標志著質量興省活動在河南正式啟動。
這是繼海南、吉林、新疆、湖南、湖北和青海等省之后,又一個啟動質量興省工作的省份。據統計,截至5月底,全國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省級質量獎勵制度。截至6月底,全國有1898個市(縣、區)開展了質量興市活動,比去年底增加283個市(縣、區),超過全國縣級行政區域建制的66%。
推動力
6月25日,對于武漢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所長陳曦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這一天,他獲得了針對個人的首屆武漢市質量貢獻獎。這個獎項的獲得,是為了表彰他帶領武漢產品質檢所以食品安全、節能環保為重點,建成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優勢檢測項目,為政府綜合管理和行政執法、為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做出了貢獻。
和陳曦一同獲獎的,還有武漢卷煙廠廠長呂有農、東風汽車公司質量管理處處長王之江等9人。武漢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個人授予武漢市質量貢獻獎,將進一步推進企業的質量提升工程。
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大眾的參與和推動。今年“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開展以來,在全國質檢系統的努力下,這一活動除了得到了陳曦這樣優秀個人的支持外,更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大力支持與擁護。形成了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氛圍,共同推動著全社會的質量水平不斷提升。
為廣泛發動、指導各工業企業積極開展活動,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工信部下發了《關于做好“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敦促廣大企業落實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建立健全內部產品質量管理制度,不斷加強質量管理,提升產品質量。
同時,國家質檢總局還與國資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中央企業深入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進一步加強質量工作的通知》,在加強質量管理、提升質量水平、推進名牌戰略、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實現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和要求。國家質檢總局還聯合國資委從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信等9個行業中,確定25家有代表性的央企重點聯系,進行指導。
另外,行業協會也積極推動全社會的質量提升。中國石化協會組織專題調研,摸清了國外同行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現狀與趨勢。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行業內有關企業同國際先進企業進行產品質量對標管理。
競爭力
6月5日,在全球最大的不銹鋼企業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記者就保障產品質量進行了采訪。而來自山西震益監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黃官獅聊起太鋼的質量管理時卻侃侃而談。記者不禁納悶,這位太鋼的客人怎么對企業的產品質量管理這么熟悉?
太鋼品質部副部長楊飛的一句話,解開了記者的疑問。“他不是客人,是我們太鋼的一員呢。”楊飛笑著說:“黃官獅所在的公司在太鋼承擔了一項新工作,即質量監理。”原來,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太鋼的常規產品銷售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一些特殊用途、高端產品的需求量卻在不斷增加。從去年年底開始,太鋼引入房屋建筑監理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在公司自我監視測量外,再聘請獨立監理人員對關鍵質量控制環節進行監理,進一步強化過程控制。
質量安全是企業的第一責任,企業是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同時,企業也是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是質量競爭力的直接受益者。“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開展以來,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提升企業的質量競爭力成為了各地的一大主題。
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一重型機械集團、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質量提升計劃”規劃被納入“十二五規劃”。在新疆八鋼公司,企業制訂了詳細的3年質量提升推進計劃。在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把“質量和安全年”作為“董事長工程”來抓……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35萬家企業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質量和安全年”活動。
一直以來,“中國制造”發展方向受到各方關注,以中國“低成本”為基礎,吸收日本制造的“精細化”、吸收德國制造的“專業化”,吸收美國制造的“標準化”,韓國制造的“時尚化”,被認為是“中國制造”的最好前進方向。
目前種種跡象表明,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中國制造”正遭受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最大的一次貿易“圍堵”。專家建議我國出口企業應盡快變“以價取勝”為“以質取勝”。正在進行的質量提升工程,無疑為這樣的華麗轉身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