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那時流行——縫紉機
2009-09-04 點擊:次
今日關注:縫紉機
點評人:杜吟
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衣物短缺,縫紉機作為重要的家庭日用工具,擔負起了一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重任,因此成了時尚品。誰家要是有了一臺上海產的蝴蝶牌或飛躍牌縫紉機,那就是這個家庭的大家當了,不用的時候,家庭主婦會用精心繡上花的一塊布把它蓋起來,放在家里顯眼的位置,這讓鄰居們很眼熱。
最流行的是,那個時代,縫紉機還是農村和部分城市人結婚購置的三大件之一。要么是男方送給女方的彩禮,要么是女方的重要陪嫁。但無論是什么形式,總之,辦喜事那天,縫紉機總要披紅戴花,在女方長長的嫁妝隊伍中招搖過市,成為最搶眼的嫁妝。它的出現,既表明了結婚雙方的財力,同時也告訴父老鄉親:這個出嫁的女子會女紅,將來一定會過日子,一定是勤儉持家的好手。
隨著現代服裝工業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家用縫紉機從貼補家用的手工勞動工具而逐步演變為一種讓人感到放松、讓人的身心得到休憩的工具。現代縫制設備日益向多功能、自動化、高速化、機電一體化、智能化、無油少油潤滑等方向發展,新型的家用縫紉機已經進入了電腦時代。比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畫出花樣圖案,然后輸入縫紉機,就能得到你所心儀的花樣圖案。這種能夠自動編輯的電腦控制縫紉機,可以接受100多種花樣信息。
為了繼續這種“流行”,今年4月27日,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骨干企業發表共同聲明,表示將在《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導下,全力開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進年活動,將行業發展與社會發展、人們素質全面提高、個性需求得到有效滿足聯系在一起。看來,在追求個性化發展的時代,家用縫紉機一定要融入更多的文化要素和時代特點,與勞動技能培養、豐富文化生活、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才符合未來的流行趨勢。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