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那時流行
2009-09-04 點擊:次
今日關注:小人書
點評人:杜吟
和《三國演義》小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開篇不同的是,1980年由四川省新華書店發行、四川新華印刷廠印刷的《三國演義》小人書,開頭用了這樣一句話:“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據說,這是用批判的態度來看待當時的歷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看過類似的小人書。小人書成為那一代孩子們學習文化知識的一種重要的形式。這種小人書的官名全稱應該叫“畫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畫面配上文字說明。那時小人書的流行元素至少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歷史題材流行。這類題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古代歷史題材,像《三國演義》、《岳飛傳》、《西游記》等;另一種是革命教育題材,像《江姐》、《鐵道游擊隊》,以及后來的《第二次握手》等。結合教育需要,這類題材一般愛憎分明,歷史唯物主義痕跡明顯。
二是繪畫藝術高超。畫家們常常用簡練的黑白線條就能勾畫出復雜的事物形象。通過畫面,讀者就能體會出人物在不同場合,不同境遇中的思想感情,一種真實、親切,似曾相識之感油然而生。
三是像今天的電視連續劇一樣,那時候連環畫叢書流行。像《三國演義》共分為48集,反映瓦崗軍的《說唐》也分為22集。有人說,今天電視連續劇的雛形應該是連環畫叢書。
四是小人書流行掀起新的流行風潮。比如根據《少林寺》同名電影改編的小人書曾經在年輕人中風靡一時,習武甚至成了當時的時尚,據說當時有位少年就是懷揣著小人書找到了少林寺。不僅如此,小人書在知識分子中也流行過一段時間,像《燕歸來》等小人書,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坎坷命運,而受到他們的追捧。
從一個事實可以看出當年小人書流行的盛況:那時幾乎每本小人書的印數都在10萬冊以上,當年《三國演義》印數居然在109萬冊。今天,印數過萬就已經算很流行了。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于多種媒體的出現,小人書演繹出了許多新的名稱,如繪畫讀本、看圖說話、電子讀本,內容也拓展到科幻、漫畫、幽默故事等。當年最標準的787×1092毫米開本也被各種大小不同的開本代替。一個最重要的流行是:上世紀的小人書如今受到了收藏家的青睞,據說全套的1957年至1961年出版的《三國演義》,價格超過了10萬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