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 劉兆彬
2013年,質檢法制工作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圍繞總局“十二字方針”,深入推進法治質檢建設,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質檢法治體系,全面提高全系統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中國特色質檢法律體系
明確質檢部門定位,促進職能改革。研究調整監管模式,把握好檢驗與監管、出口與進口、執法與安全把關的關系,加強頂層設計,用法律制度確立符合質檢系統發展現狀的組織保障和權力運行體制。
一是科學制定立法計劃,加強質檢法律、法規、規章立法工作。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立法工作計劃,側重由注重立法數量向注重立法質量轉變,重點加強《計量法》、《標準化法》、《國境衛生檢疫法》、《設備監理條例》、《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條例》、《進出口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重點加強食品領域、社會關注度高、反響強烈的領域、檢驗模式改革領域部門規章的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質檢法規體系。
二是加強立法調研及后評估工作。研究制定《消費品安全法》,研究修訂《產品質量法》,突出消費者權利,突出企業主體責任,明確政府、企業、消費者角色定位。開展規章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工作,對重點規章進行立法后評估,進一步增強規章執行力和可操作性,提高規章立法質量。
三是認真做好立法協調工作。密切關注人大、政府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立法工作,加強對涉及質檢工作規定的研究,認真做好立法協調工作。
培育質檢系統法治思維
努力推動“六五”普法深入開展,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培訓和普法宣傳活動,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培育質檢法治文化。
一是加大法制培訓力度。深入全面推進以憲法、質檢專業法為重點內容,以領導干部、執法人員、技術機構為重點對象的學習培訓活動。增強領導干部、全系統人員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提高運用法治方式、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質檢系統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以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消費者為重點,組織開展好“3.15”消費者權益日、“12.4”法制宣傳日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載體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重點做好《產品質量法》實施20周年紀念活動,以此為契機,總結20年來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為進一步完善產品質量法律、法規奠定基礎。
完善質量監管法治方式
堅持依法行政,牢固樹立質量法治理念,要運用法治方式、法律手段強化產品質量監管,解決質量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完善行政決策程序,推進規范執法、陽光執法,穩妥處理行政復議應訴案件。
一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健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保障行政處罰裁量權的合法行使。推廣先進執法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兩局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
二是積極推進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暢通復議渠道,保障復議工作基礎條件,健全完善復議工作程序制度。加大對各地兩局辦案指導工作力度,推廣各地兩局辦案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
三是認真開展復議案件審理工作,積極應對行政訴訟案件。注重提高案審質量,保證案件事實認定的客觀準確,嚴格審查從實體到程序全過程的合法性,加大案件糾錯力度。認真調研,積極應對行政訴訟案件。
四是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展行政許可項目及實施主體的梳理確認工作。繼續開展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工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規范化建設,大力推行“網上審批”,建立健全行政審批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