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與共和國同行——記二連浩特檢驗檢疫機構
2009-09-25 國家質檢總局 點擊:次
中蒙歷史的見證者
——記二連浩特檢驗檢疫機構
二連是蒙語“額仁”的漢語音譯,是由位于二連浩特八日東北的額仁達布蘇淖爾鹽湖得名。二連浩特市因口岸而建市,是一個僅有50多年歷史的年輕城市。
二連浩特八日是中蒙兩國間最大的口岸,兩國關系時刻影響著口岸的發展變化。
二連浩特檢驗檢疫機構隨著口岸的誕生而誕生,隨著口岸的發展而發展,是中蒙歷史最直接的見證者。
1956年,二連浩特八日口岸開埠之初,正值中蘇中蒙關系密切之際,二連浩特八日口岸在對蘇、對蒙交流和貿易往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連浩特八日口岸過貨量在開埠之后迅速增長,1959年通過二連浩特八日口岸進出口貨物總噸數近200萬噸。伴隨著中蒙蘇國際列車的開通,二連浩特八日衛生檢疫機構率先成立,與二連浩特八日分關、二連浩特八日邊檢總站一起擔負起執法把關的重任。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政治的冷淡影響了貿易的往來,二連浩特八日口岸過貨量下降。
1965年,集二線寬軌變準軌,換輪廠由集寧遷至二連浩特八日口岸,集寧站承擔的貨物換裝、客車換裝和國際郵件交換業務移至二連浩特八日口岸,動植物檢疫和商品檢驗機構也相繼在二連浩特八日口岸設立。
在國際因素的影響下,二連浩特八日口岸貿易量下降,人員往來減少,口岸進入低潮階段。這一階段“三檢”機構業務量下滑,內容單一,但檢驗檢疫工作者不甘寂寞,無私奉獻,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人員往來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中國對前蘇聯、蒙古國及東歐各國貿易開始有所恢復。二連浩特商檢處開始受理進口前蘇聯、蒙古國木材的檢驗索賠工作。1973年開始出口檢驗氟石,1976年開始肉類檢驗和獸醫衛生檢疫。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二連浩特口岸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入,口岸重要性不斷提高。
上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中蘇關系逐步走向緩和,中蒙關系也開始解凍。1990年,國務院批準沿邊城市對外開放,停滯多年的中蒙貿易迅速蓬勃發展,二連浩特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抓住歷史機遇,擴大自己影響力,趁勢發展,成為口岸快速發展中的重要推動者。
1999年,“三檢合一”機構改革,新的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時刻銘記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為國家向北開放和中蒙兩國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連浩特口岸是經蒙古國的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支點,是北京通往莫斯科及歐洲最近的鐵路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我國實施向北開放的戰略中,把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向北開放的重點,內蒙古自治區又把重點放在了二連浩特。二連浩特口岸也是距北京最近的邊境陸路口岸,擔負的執法把關任務特別重要。
蒙古國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作為錫呼張鼠疫聯防組織的成員,擔負著口岸及邊境地區的鼠疫監測和防控的職責。幾十年來,二連浩特檢驗檢疫機構加強鼠防工作,在鼠疫防控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以來,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在鼠疫監測中多次檢出血清陽性。為控制疫情,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加強口岸檢疫查驗和衛生處理工作,開展大范圍的滅鼠活動,有力地阻止了疫情的傳播。
近幾年來,二連浩特口岸相繼開展了非典、禽流感、甲流疫情等多項防控斗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始終處在防控工作的一線。為防止疫病的傳入傳出,全局上下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圓滿完成了各項防控任務,既鍛煉了隊伍,也強化了檢驗檢疫機構在口岸的地位。
二連浩特口岸進口商品主要是俄蒙資源性產品,出口種類以輕工產品、食品、建材為主,種類繁多。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強化進出口商品的執法把關工作,嚴防假冒偽劣商品流入流出國門。
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與蒙古國駐二連浩特領事機構保持著友好關系,在法律法規的規定范圍內給予領事人員必要的通關禮遇。上任后前來拜會走訪,成為每位蒙古國駐二連浩特領事館新任領事的一個工作慣例。
作為中蒙友好交往歷史的見證者,二連浩特檢驗檢疫機構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兩國關系、為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和貿易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