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能工巧匠”各顯其能
□ 本報記者 王惜純
6年時間里,參賽人數由100多萬發展到1300多萬,增長了13倍。隨著廣大職工提升技能的積極性不斷高漲,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魅力指數大增。
12月8日,第三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總結表彰大會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整個比賽共吸引全國千萬余職工參加。自今年5月開始,在7個月的時間中,全國1300多萬職工參加了各個級別的角逐,最終有601名選手進入到焊工、速錄師、數控車工等8個工種的決賽。
據介紹,2003年,首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有100多萬名職工參加;到2006年舉辦第二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時,參賽職工增加到900多萬名。而今年參賽職工更是超過了1300萬名。
在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火爆的背后,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提高職工技能素質日益迫切的要求。目前,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不高,特別是高級技工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而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確定職工培訓、比賽內容,可以有效地消除職工技能水平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以本次大賽為例,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大賽工種設置緊跟技術發展前沿。在前兩屆車、鉗、銑、焊4個通用性較強的傳統工種的基礎上,圍繞國家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和企業技術升級,本次大賽拓展到數控加工中心、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工業電氣自動化維修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種,適應了企業發展的需要,受到廣泛歡迎,不僅參賽職工大增,而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加。
其次,比賽內容緊貼企業生產實際,將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技術難點和具有前瞻性、引導性的操作技法融為一體,如使用計算機編程、數控機床機電維修與上機操作一體化等。而且在參加決賽的選手中,35歲以下職工占71%,其中“90后”選手4名,最年輕的選手今年只有18歲。
同時,技能大賽把著力點放在普遍提高職工技能水平上,特別是將學習培訓、崗位練兵與比賽選拔結合起來,為廣大職工交流技術、切磋技藝搭建了有效平臺,也使得職工參賽積極性空前高漲。統計顯示,自2003年以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成功舉辦了3屆,通過大賽晉升了技術等級的職工近百萬。
據悉,本次大賽是全國規模最大、涉及工種最多、社會影響最廣的一次職業技能競賽。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數以千萬計的職工參加了各個層次的職業技能比賽,崗位培訓、崗位練兵、崗位比武蔚然成風。同時,技能大賽也起到了明顯的示范和推動作用。許多地方在組織8個工種預賽、復賽、決賽的基礎上,還結合實際開展了數百個行業的技能比賽,進而在全國企業員工中掀起了學習技術、提高技能,爭做高技能人才的熱潮。如天津市出臺了《實施職工素質工程5年規劃》,廣泛開展“創新能手”“創新示范崗”“創新成果”和“金點子”大賽等活動,提高技術工人的地位;安徽省結合該省人才興皖規劃,實施“百萬職工大練兵、百項工種大比武”;甘肅省逐漸將活動的范圍和領域向非公有制企業擴展,參加的職工向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擴展,使更多的企事業單位和職工參加到活動中來。
本次大賽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科技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舉辦。比賽最終產生了35名優秀選手,10個團體名次獎和8個優秀組織獎。8個工種涌現出的決賽前5名的選手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其中獲第一名的8名選手將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并獲兩萬元的物質獎勵。
中華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副部長王新衛表示,大賽為企業職工搭建了一個學習技術、切磋技藝、展示技能、交流經驗、提高技能、崗位成才的廣闊平臺,今后還將組織職工的技術創新成果評選活動,進一步提高職工職業技能和素質!吨袊|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