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湖南省湘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6個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涉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宣傳、食品違法添加等。
“戒不掉”的麻辣燙
2020年9月的一天,湘鄉市交警大隊在檢查酒駕的過程中,發現一名酒駕人員涉嫌毒駕,但駕駛員否認吸毒,表示自己剛在望春門附近的砂鍋粉店食用了一碗麻辣燙。根據駕駛員指認,湘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公安局的執法人員隨即來到這家砂鍋麻辣燙店面,并在該店湯鍋中發現一種特殊的香料,從外形上看像極了罌粟殼。執法人員現場用試紙檢測湯底后,顯示罌粟堿為陽性,同時在該店儲物間搜出罌粟殼一包。
罌粟殼是植物罌粟的干燥成熟果殼,含有嗎啡、可待因、罌粟堿、蒂巴因、那可汀等生物堿類物質,雖然含量較少,但是對普通人來說,長期食用也會成癮,會損傷神經系統,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9月29日,湘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該店的粉湯送檢,經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檢驗,麻辣紅湯鍋底罌粟堿的實測值為每千克489微克,麻辣白湯鍋底罌粟堿的實測值為每千克125微克。當天,執法人員依法查封了該店,店主申某、龍某被帶走調查。隨后,市場監管部門對該店依法進行立案調查。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或罌粟粉,違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關于“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的規定,按照相關法律,涉嫌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性質惡劣,該案已移送公安機關進行查辦。
化妝品“不良反應”險毀容
2020年10月,市民王女士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名微商,微商推薦了一款名為諾顏魔斑的化妝品套盒,宣稱該產品能祛黃祛斑,且紅血絲等敏感肌膚均可使用。這讓一心想讓皮膚變白變美的王女士心動了,她毫不猶豫花3200元購買了一盒,并很快使用上了。
讓王女士萬萬沒想到,這套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差點讓自己毀了容。敷到第6張面膜的時候,她出現了呼吸加速、心律不齊、體溫升高、全身長疹子、面部浮腫等情況。兩天后,她前往醫院檢查,經醫生診斷,王女士很可能與她使用的化妝品有關,需立即停止使用。
隨后,王女士帶著剩余的產品與賣家溝通,賣家卻以這是正常不良反應為由,拒絕退款。王女士治療所花費的2000多元醫藥費,賣家也拒絕承擔。面部的“不良反應”,對王女士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溝通許久后,王女士無奈向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
根據投訴線索,執法人員對出售同類產品的門店進行應急抽檢。結果顯示,被抽檢的套盒內,有兩款產品不符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執法人員隨即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查封,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執法人員提醒消費者,如果使用化妝品出現類似王女士這樣的反應,有兩種可能,一是屬于化妝品的不良反應,即正常使用化妝品后,因為使用者體質的個體差異,對化妝品中所含的成分,如酒精、防腐劑、香精等過敏而產生的反應;二是使用了假冒偽劣產品,產品中因非法添加了激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導致的過敏反應。消費者如遇到第二種情況,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咨詢、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