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消息,近日廣東中山發生了一起電動自行車與汽車剮蹭事故,交警趕到現場后發現,雖然碰撞并不激烈,但是騎電動自行車的女子傷情卻較重。可以看到這名女子眼部出血不止,地上留有一大灘血跡。而傷者頭上的頭盔破損嚴重,塑料外殼幾乎已經解體,只剩下黑色的塑料骨架還罩在頭上。民警現場調查后發現,原來是破裂的頭盔碎片扎傷了女子的眼睛。經查,受傷者的頭盔屬于劣質頭盔,因為它的面罩是很薄很軟,一碰撞的話就會碎掉裂開。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在江蘇南通也發生了一起電動自行車與汽車相撞事故,騎電動自行車的女子當場被撞昏迷。雖然女子在被撞前也佩戴了頭盔,但是發生碰撞時,頭盔被甩了出去,塑料外殼破了一個大洞,束帶也脫落了。
部分電動自行車頭盔存安全風險
在上述的兩起交通事故中,傷者雖然都佩戴了頭盔,但他們所佩戴的電動自行車頭盔結構簡單,僅由一層塑料外殼、塑料骨架和束帶構成,都缺少了起關鍵作用的緩沖層內襯。這從客觀上并沒有起到預防事故減輕損傷的作用。
電動自行車頭盔是保護駕乘人員安全的必要裝備,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能有效保護駕乘人員頭部安全、降低死傷率。為了全面掌握市面上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的質量狀況,對電動自行車頭盔可能存在的質量安全風險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保障老百姓出行安全,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組織開展了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
這次風險監測共計采樣60批次電動自行車頭盔,其中無緩沖層的騰空件結構頭盔采樣20批次;采樣渠道涉及電商平臺39批次,實體店21批次;價格方面,80元以下34批次,80到200元21批次,200到300元5批次。參照國家標準GB 811-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等相關標準,重點對剛度(橫軸)、頭盔佩戴裝置強度性能、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低溫)、頭盔耐穿透性能(低溫)等4個指標進行了監測。
結果表明,部分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存在緩沖層、殼體、佩戴裝置材料質量差或缺少緩沖層等情況,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較差,受沖擊時易產生裂口;佩戴裝置強度不足,易造成頭盔脫離;頭盔耐穿透性能較差,易被尖銳物體穿刺;剛度不足,整體抵抗碾壓能力較差。一旦發生碰撞事故,易造成頭盔脫落、破裂或吸能不充分現象,難以有效保護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的頭部,存在安全隱患。
電動自行車頭盔質量安全風險警示
專家分析研判認為,從行業發展來看,一是存在企業為降低成本而犧牲質量的現象。比如,一些企業生產頭盔未配備緩沖層,降低了保護性能;二是一些企業注重了外觀的設計而忽視了重要的結構設計;三是存在模仿現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同質化問題。針對這些風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向企業發放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告知書,督促企業消除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安全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購和使用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購買無生產企業、執行標準等信息的產品;
2.不要購買只有騰空塑料件結構的頭盔,或頭盔殼體之外帶有突出部件的產品;
3.不要購買頭盔系帶寬度過窄、系帶鎖扣材質過軟的產品;
4.使用頭盔時應佩戴和自己頭型大小相當的頭盔,系緊系帶,避免頭盔脫離頭部失去保護作用;
5.要注意頭盔的存放環境和使用壽命。日常存放時盡量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和接觸酸、堿、有機溶劑。塑料頭盔使用時間不宜超過3年,碳纖維頭盔使用時間不宜超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