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對炒貨經營企業進行檢查
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不僅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營養物質,還含有單、多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亞油酸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不僅味道好、種類多,而且價格實惠,攜帶方便,是廣大群眾經常食用的食品。但是,由于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脂肪含量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在炎炎夏日中,原料和成品貯存過程中相當容易變質,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的管理,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食品抽檢科、食品流通科、食品消費科等相關科室和常德市食品檢驗所、常德市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等單位,在市城區范圍內開展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專項檢查和監督抽檢活動。
在此次活動中,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茶樓、超市、副食品店、便利店等經營單位和生產企業的炒貨及堅果制品等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查看各單位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等情況,是否銷售過期、包裝破損、漏氣或脹袋產品。規范炒貨及堅果制品標識標簽,對散裝食品標識標簽中“凈含量”標注不規范、食品名稱、產地等信息標注不明確等問題責令整改。逐戶向經營單位和生產企業普及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及食品經營安全知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禁生產和購入缺少生產日期及保質期的產品進行銷售,要求炒貨及堅果制品貯存時做好防潮、防鼠、防蠅工作,杜絕食品安全隱患。
此次活動還對炒貨和堅果制品經營和生產企業進行了監督抽檢,主要涉及產品有瓜子、花生、蠶豆、西瓜子、南瓜子、開心果等炒貨及堅果制品。截止到目前,已抽樣20批次。主要進行酸價、過氧化值、鉛、糖精納、甜蜜素、黃曲霉素等項目的檢測。
圖為抽樣人員正在進行抽樣檢查
食用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可能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風險,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呢?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示如下:
一是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易污染黃曲霉毒素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原料貯存和運輸過程中,一旦水分、溫度控制不當,極易污染霉菌并可能在合適條件下產生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是目前發現的致癌物質之一。因此購買和食用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應盡量做到如下幾點:(一)望:觀察果仁、果殼的外形、色澤是否正常。(二)聞:有異味的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不能吃。(三)嘗:如果吃到霉變、發苦的堅果,應立刻吐掉,并用清水漱口,這些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中很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二是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易酸敗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由于脂肪含量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原料和成品貯存過程中容易過度氧化,表現為產品過氧化值和酸價超標,產品有哈喇味等現象。攝入酸敗食物易刺激腸道,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三是炒貨及堅果選購提示注意產品的保質期,避開購買過期商品。存儲時間越長,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中油脂被氧化的可能性越高。然后要注意食品的包裝是否完好,最好選擇真空包裝、充氮包裝、避光隔氧包裝并帶有脫氧劑的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有利于延緩酸敗。再次就是盡量選擇添加劑少、加工工序簡單的原味食品。添加劑的加入可能會掩蓋食品酸敗的味道,同時也要選擇合適的包裝規格,開封后最好能在短時間內吃完,且切忌敞口存放。產品打開后,如有聞到輕微哈喇味,或者入口時有酸敗口感,則產品已不能食用。